众力资讯网

高通将旗舰芯片转向 Arm v9 新架构,与苹果、联发科竞争加剧

高通转向 Arm v9 架构:一场芯片赛道上的静默升级。最近几天,科技圈里有个消息悄悄传开:高通的新一代旗舰芯片,已经全

高通转向 Arm v9 架构:一场芯片赛道上的静默升级。

最近几天,科技圈里有个消息悄悄传开:

高通的新一代旗舰芯片,已经全面转向 Arm 的第九代计算架构,也就是业内常说的 Arm v9。这个动作看似技术细节,但背后牵动的,是整个智能手机乃至 AI 终端生态的走向。

更关键的是,高通这次的决定,是在和 Arm 刚打完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之后做出的——这说明,哪怕曾经剑拔弩张,现实利益终究会把两家公司重新拉回合作轨道。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什么叫“转向 Arm v9 架构”?

这事儿其实没那么玄乎。

你可以把芯片想象成一台发动机,而 Arm 架构就像是发动机的基础图纸。

高通、苹果、联发科这些公司,都是拿着这张图纸,自己动手造出性能、功耗、发热各不相同的发动机。

Arm v9 就是最新版的图纸,相比老版本,它特别加强了对人工智能任务的支持,比如运行聊天机器人、生成图片、语音识别这些功能,效率更高、更省电。

过去几年,高通其实一直在用老版图纸(Arm v8),哪怕竞争对手早就开始用 v9 了。

原因也不难猜:

一是高通有自己的 CPU 设计团队,觉得老架构够用;

二是和 Arm 打官司打得正凶,授权费谈不拢,干脆能拖就拖。

但到了 2025 年,情况变了。

首先,AI 成了手机厂商的必答题。

无论是国产旗舰还是苹果 iPhone,都在拼命强调“端侧 AI”——也就是不依赖云端,直接在手机上跑大模型。这背后对芯片的要求极高,老架构已经有点力不从心。

其次,联发科已经公开宣布自家天玑旗舰芯片全面采用 v9,市场反馈不错;

苹果虽然嘴上不说,但业内普遍认为 A 系列芯片也早已基于 v9 演进。

高通再不跟上,高端市场就要被拉开差距。

于是,高通在上周发布了新一代手机和电脑芯片,虽然官方没有明说用了 v9,但多位知情人士确认,这次确实是全面转向。

高通自己的说法也很有意思:

“我们会选择对客户有实际意义的指令集。

拥有自主 CPU 设计团队的优势正在于此——我们能自主挑选那些真正具备价值的指令集。”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不是照搬 Arm 的设计,而是挑着用,用得聪明。

这种“挑着用”的能力,恰恰是高通区别于其他芯片厂商的关键。

像联发科虽然也用 v9,但更多是直接采用 Arm 提供的公版 CPU 核心,比如 Cortex-X 系列,改动空间有限。

而高通从骁龙 8 Gen 2 开始,就启用了自研的 Oryon CPU 核心——这个技术来自它 2021 年收购的 Nuvia 公司。

也就是说,高通是在 Arm v9 的指令集基础上,自己重新设计了 CPU 的“肌肉和神经”,既兼容生态,又能在性能上打出差异化。

说到 Nuvia,就不得不提那场刚落幕的官司。

Arm 当初起诉高通,核心争议点就是:

你收购 Nuvia 时拿到的 Arm 授权,能不能用在手机芯片以外的领域,比如 PC 和服务器?

Arm 觉得不行,高通觉得可以。

官司打了好几年,今年初陪审团判高通赢,10 月初法院正式驳回 Arm 所有诉求。

高通总法律顾问甚至直接说:

“这是完全有利于我方的最终判决。”

这场胜利,让高通彻底拿到了在 PC、汽车、AI 芯片等领域自由使用 Arm 架构的通行证。

而就在判决落地后不到一周,高通就宣布新旗舰芯片转向 v9——时间点绝非巧合。

这说明,高通早就准备好了技术方案,只等法律障碍扫清,立刻推进落地。

那么问题来了:

Arm v9 到底强在哪?为什么大家都非用不可?

简单说,v9 最大的升级在于两个方向:

一是安全,二是 AI。

在安全方面,v9 引入了“机密计算”(CCA),可以让敏感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全程加密,连操作系统都看不到。

这对金融、政务、企业办公场景特别重要。

比如你用手机银行转账,整个计算过程都在一个加密“保险箱”里完成,黑客就算拿到系统权限也偷不走数据。

在 AI 方面,v9 新增了 SVE2(Scalable Vector Extension 2)指令集,专门用来加速向量运算——而大模型推理本质上就是海量向量计算。

有了 SVE2,芯片处理 AI 任务的效率能提升 30% 甚至更多,同时功耗更低。

举个例子,以前手机生成一张 AI 图要 10 秒,现在可能只要 6 秒,而且手机不烫手、电量掉得慢。

这些改进,对普通用户意味着什么?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手机更聪明、更省电、更安全。

你可以在离线状态下用语音助手做复杂任务,拍完照立刻用 AI 修图,甚至本地运行一个小型大模型来总结会议记录——而这一切都不需要联网,也不用担心隐私泄露。

当然,架构只是基础,最终体验还得看芯片厂商怎么调校。

高通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做手机芯片,还做基带、射频、Wi-Fi、蓝牙……

整个通信链条它都掌握。

这意味着它可以把 AI 算力和通信能力深度协同。

比如在弱网环境下,手机可以自动切换到本地 AI 模式,保证服务不中断;

或者根据用户习惯,提前在后台加载常用 AI 功能,做到“秒响应”。

相比之下,联发科虽然进步神速,但在通信底层技术上还是略逊一筹;

苹果则走封闭路线,软硬件一体优化确实强,但生态只限于自家设备。

高通的策略是“开放合作”——它把芯片卖给小米、OPPO、vivo、三星等几十家厂商,让整个安卓阵营都能享受到 AI 红利。

这种模式在规模效应上优势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这次的新芯片,已经确定会用在小米 16、vivo X300、OPPO Find X9 等明年上半年发布的旗舰机上。

而三星则拿到了一个特殊版本:

2nm 工艺打造的骁龙 8 Elite 2,专供 2026 年的 Galaxy Z Fold8 和 Z Flip8 折叠屏手机。

这说明,高通正在根据不同厂商的需求,做精细化的产品布局。

那么,Arm 从这件事里能得到什么?

答案是:真金白银。

Arm 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卖授权。

每家芯片公司用它的架构,都要交一笔前期授权费,再按每颗芯片出货量付版税。

v9 作为新一代架构,授权费比 v8 高不少。

高通一旦全面转向 v9,Arm 的营收自然水涨船高。

尤其考虑到高通每年出货上亿颗手机芯片,这笔收入相当可观。

有趣的是,就在高通宣布转向 v9 的同时,Arm 还在和 RISC-V 打擂台。RISC-V 是一个开源芯片架构,不用交授权费,近年来在物联网、嵌入式领域发展很快。

但目前来看,RISC-V 在高性能计算领域还远未成熟,软件生态也薄弱。

高通这次选择继续用 Arm,等于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至少在未来五到十年,Arm 仍是移动和 AI 芯片的主流选择。

回到竞争层面,高通、苹果、联发科这三家,其实各有各的活法。

苹果追求极致体验,不惜成本自研;

联发科靠性价比和快速迭代抢占市场;

高通则试图在性能、功耗、生态、成本之间找平衡点。

Arm v9 的出现,给了他们一个共同的起跑线,但谁能跑得更远,还得看各自的工程能力和产品定义。

对消费者来说,这其实是个好消息。

芯片厂商越卷,我们买到的手机就越强、越智能、越耐用。

过去我们买手机看摄像头像素、屏幕刷新率,现在开始看 AI 算力、本地大模型支持、隐私保护能力——这种升级是实打实的体验进步,不是营销话术。

最后说一句,技术演进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Arm v9 早在 2021 年就发布了,但直到 2025 年才真正成为旗舰芯片的标配。

这中间有法律纠纷、工艺限制、软件适配、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

高通这次的转向,既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是对未来的押注。

它没有喊口号,没有搞发布会噱头,而是默默把产品做出来,交给市场检验。

这或许才是科技行业最真实的样子:

没有那么多戏剧冲突,只有日复一日的工程积累,和对用户体验的持续打磨。

而我们作为用户,只需要享受结果就好:

比如明年春天,当你拿起一台新旗舰手机,发现它能秒回复杂问题、一键生成精美图片、全天候保护隐私时,背后可能就有 Arm v9 和高通 Oryon 核心的一份功劳。

技术的进步,往往就是这样静悄悄地发生。

但它带来的改变,却实实在在地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评论列表

人微言轻
人微言轻 3
2025-10-04 06:35
骁龙8gen5(骁龙8845)会用arm v9架构吗?

一只传奇的狐狸 回复 10-04 15:21
现在的电脑芯片都开始陆续采用ARM构架

一只传奇的狐狸 回复 10-04 15:20
冷知识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