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麒麟是少有的让高通骁龙感到害怕感到威胁对手。高通打败过德州仪器,联发科,intel ,意法爱立信,却未曾打败过麒麟。

海思是高通非常难以对付的对手,他们之前太相似了。都是通讯行业的头部玩家,在半导体行业摸爬滚打很多年。高通以前凭借专利碾压老一代的德州仪器,靠体量和先发优势打趴后起之秀联发科。但面对华为海思这个对手时却没有任何作用。
相比较于高通骁龙的发展海思麒麟要艰难得多,高通骁龙一出就有人大力支持。而海思的初代处理器K3V1连自家都嫌弃,出了几款手机草草了事。
2006年人们对手机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当时国际品牌手机的售价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太过于昂贵。有需求就有市场,联发科和展讯等芯片厂商迅速入场推出廉价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手机厂商只要拿到方案只需要十几天的时间就能完成手机的开发。随着入网许可证门槛的降低,市场上就突然出现了很多造型奇特名字奇特的手机。他们的售价仅仅是国际品牌手机的一半甚至更低,只需要几百块钱就能买一个手机回家。他们的功能也不用算太差,能听歌能拍照能上网有的甚至可以运行一些简单程序。当然这些叫不上名字的杂牌机除了低价以外几乎都是坑,糟糕的质量,完全不符合使用习惯的设计,扣费快捷键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山寨机杂牌机的出现让一些收入不高的人也可以买得起手机。

看着联发科和展讯赚得盆满钵满,作为当时国内头部半导体玩家之一的海思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行,这钱绝对得捞!只不过当时的功能机手机芯片已经被联发科和展讯吃干净了,现在上去只能舔个盘子。而且搞功能机芯片好像不太符合海思的气质呀!要搞就得搞智能机的芯片!
当然这个不是海思胡乱决策的,当时的智能手机价格是很贵的,普遍在3000+以上。windows mobile系统的智能手机就更贵了, 4000+只能买个入门级。只要将智能手机价格做到1000左右,根本就不愁卖。
海思hi3611因此诞生,它主要应用于Windows mobile系统,是集成度非常高的SOC芯片。包含一颗460mhz的arm9处理器,内置蓝牙wifi和GPS模块,没有内置基带通信功能靠外挂pnx5209实现,由于成本限制没有集成GPU。
海思官方也搞了一体化解决方案,厂商只要拿着公版方案几十天时间就能搞出一个手机。毕竟造Hi3611的目的就是为了卖给没什么技术的山寨厂赚钱的。
只不过Hi3611研发太长时间了,2006年立项2009年产品才造出来。2009年高通都发布1G主频的QSD8250了,不过这个倒是没什么影响。不是Hi3611扑街的主要原因。

人家高通什么价,我海思什么价,你们这山寨厂用得起吗?
hi3611一出还是受到了很多山寨厂欢迎,一时间各种运行着windows mobile系统的山寨机就出现在市场上。这些手机当中大部分是山寨HTC当红产品,当然也有一些是剑走偏锋。比如山寨了诺基亚的E72的,早知道诺基亚E72才368MHZ的主频。山寨机居然比正品性能还强,真是搞不懂。
2009年运营商之间开始进行3G大战。为了争夺用户,运营商向手机厂商定制了大量符合自己通讯制式的手机。当然运营商是不会和华强北小作坊合作的,定制机大部分都由国内头部手机厂商提供,这几家头部手机厂家分别是:中兴,华为,酷派,联想。运营商疯狂补贴,几百块甚至不要钱就能搞到一个大厂出品的手机。用户纷纷用脚投票,丢掉手里的小作坊生成的山寨机换了大厂出品的3G手机。
至此,曾经辉煌一时的山寨机厂商就此成为历史。一起没落的还有为山寨机芯片,比如联发科,展讯和今天的主角hi3611。
hi3611对于低成本智能手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将不可一世的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拉到千元价位。只不过hi3611研发时间太长了,2009年才上市。此时windows mobile已经淘汰的系统了,智能手机新世界属于安卓系统。手机也进去3G时代,hi3611只支持2G通讯。这必定失去运营商的3G补贴。
当然海思可以给hi3611挂一个3G基带,让他可以借壳进去3G时代。不过在hi3611的研发期间华为和高通发生了一个不愉快的事情。导致后期hi3611被放弃,将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海思hi3611彻底扑街,海思手机处理器首次出战就以败局收场。多出来的芯片被应用于电视机顶盒和硬盘播放器,也算是废物重新利用吧!
2007年高通和华为发生了一个不大愉快的事情。当时的华为还需要很多的高通芯片用于生产设备,但是高通看到华为发展如此迅速就开始暗中搞事。高通给华为的货经常拖延甚至断货,优先给华为的对手中兴优先供货。这样华为非常恼火和忧虑。于是华为下定决心开始搞基带产品,令手下的海思半导体成立巴龙项目组研发通讯基带。这件事对华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没有这件事就没有后面的麒麟芯片。毕竟有了基带造处理器也就水到渠成了。
2012年蛰伏了3年海思带着全新的产品K3V2出来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款处理器的表现只能说是很差,但对海思麒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起点。当初高通听说K3V2研发时,还找过华为。劝说华为放弃K3V2作为回报高通首发通通给华为,由此可见K3V2的重要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