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表弟大三了,学了个心理学专业,成绩一般,生活堪忧!小姑父问我:考公务员是不是一个最优的方案。从生活角度来说,是,可从个人综合角度,尤其这一批00后来说,真的不一定。
我们只从“负债”这个角度来说。
我从市里国企从业10多年,回乡镇创业10多年,各种级别的体制单位接触的太多了。
体制内工作,安稳,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没有错,但往往很多体制内人员负债额,负债率也相当高,尤其是一些小年轻,一抓一大把,而且大部分处于暴雷的边缘!普通人负债,1万或者几万,而他们起步就是十几万。

原因很让人意外。
体制内工作,本身的稳定性是生活的温床,也是个人奋斗的毒药。
体制内工作就像一部机器,程序设定,按部就班的去运转即可,不需要你一丝一毫的个性,你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去执行,无所谓喜欢与否,更没有发言权。
这种不用思考的天然性舒服,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另外,体制内的发展,总体来说,靠的是熬年限。
小年轻,小镇做题家出身,单线性思维,眼界与格局没有那么高,体制化与角色化的工作,日复一日的叠加,会让其产生强大的无意义感。再加上外界的躺平文化与焦虑化的影响,
年轻人会感觉心里有个洞,需要一个什么东西去填满它。无意义感,无力感会驱使他们去折腾点什么!
不敢放弃工作去闯一闯,又受限于本身的时间,
于是乎,炒股,期货,黄金,外汇等等,与金融挂钩的产业成为一种能折腾一番的最优选择。
别说小年轻,很多年纪大的领导也是如此,一有时间就打开股票软件潜心研究。可,金融市场不是菜市场,它的走势与本质,不会因为你是公务员或者是领导而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全都是韭菜。
更可怕的是,小镇做题家与某些领导,有一个惯性思维:付出一定有回报,没有回报一定是付出的少。亏完积蓄,绝不认输认怂,没有钱了怎么办?那就用网贷继续梭哈。
然后呢,没有什么然后,唯有负债!
另外说一点,
体制内工作的人员是银行和放贷机构最优质的客户。
体制内工作的优越性之一,稳定的公积金,这是一个相当优质的现金流。
因此,体制内的小年轻,去银行贷50-100个是相当轻松的事,即使本金一时间还不上,还利息还是绰绰有余的。
其次,体制内工作人员,要脸面,违约率相当的低,即使背不住了,身边的相关人员,也会竭尽所能在暴雷之前帮其填坑。
一来二去,体制内负债与暴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我个人的意见是支持体制内的人进行金融投资的。
多花点时间去学习一下金融方面的知识,选择一个优质的金融产业进行投资,
然后就是等,用时间去换取财富!
体制内工作,稳定,也有时间,你耗得起!一定不要盲目追求短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