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中越边境山雨欲来。在广西方向,55军163师师长边贵祥下达了一道令人心惊的命令——全师立即开挖600个墓穴。
刚刚结束野营拉练的战士们愣住了。仗还没打,先给自己挖坟墓?一时间,各种猜测在部队里流传。然而,当第一个墓穴在边境线上破土,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不是晦气的象征,而是一支军队赴死的决心。

“要么打赢,要么躺进这里”
边贵祥,这位从抗日战争走来的老兵,深知战争的残酷。他后来对干部们解释:“挖墓穴就是要告诉每个人,我们没有退路。要么打赢,要么就躺进这些坑里!”
这600个墓穴成了无声的政治动员。战士们每天训练回来,都会看见那片越来越大的墓园。没有人再抱侥幸心理,每个人都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在活下来的同时完成任务?
更实际的是,边贵祥经历过战场上的惨痛教训——不及时安葬烈士遗体会严重打击士气。在实战中,看着战友遗体无法妥善安置,那种心理冲击足以瓦解一支部队的战斗力。

血战同登,墓穴见证了怎样的牺牲?
2月17日,炮火撕裂了边境的宁静。163师直扑越北重镇同登。
这里是越军“飞虎团”的驻地,号称“钢铁堡垒”。战斗异常惨烈——探某阵地攻坚战持续了六天六夜,越军依托牢固工事负隅顽抗。在攻打同登火车站时,副师长李万余亲自率突击队冲锋。
最悲壮的一幕发生在2月19日。某团二营在攻坚中遭遇顽强抵抗,全营伤亡过半。营长看着身边倒下的战士,红着眼睛吼道:“就是全营打光,也要拿下阵地!”他们真的做到了,但付出的代价让后方的墓穴一个个被填满。

凯旋背后的数字
3月15日,中国宣布撤军。163师在同登-谅山战役中歼敌5800余人,俘敌149人,战绩位列参战部队前茅。
然而,那片曾经挖好的墓穴,最终安葬了500多位烈士。也就是说,还有近百个墓穴空着。
这个数字让边贵祥潸然泪下——既为那500多个年轻生命,也为那近百个“多余”的墓穴。战后总结时,他动情地说:“我多希望这些墓穴全都空着啊!”

永远的警示
如今,在边境的烈士陵园里,那些墓碑静静矗立。而当初空着的近百个墓穴位置,早已绿草如茵。
边贵祥的600个墓穴,不仅是一个师的生死誓言,更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爱兵如子传统的生动体现。它告诉世人:这支军队从不轻言战争,但为了保卫国家,他们从不惜命;这支军队的指挥官,既要赢得胜利,更要对每一个生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