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罕见同步宣布eSIM手机业务上线,一场取消物理SIM卡的通信革命正式打响。
01 三大运营商集体行动,eSIM时代突袭这个十月,中国通信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10月13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几乎同时宣布获得工信部eSIM手机商用试验批复,正式杀入eSIM战场。
中国联通率先开放预约通道,用户可通过官方公众号扫描二维码预约。截至10月14日发稿,预约人数已接近7万人,火爆程度超乎想象。
中国移动也不甘示弱,在官方APP上线eSIM办理入口,明确显示支持iPhone Air开通使用。中国电信则宣布eSIM手机业务在全国31个省市同步上市销售。
eSIM技术并非全新概念,但真正引爆市场的,是苹果公司最新发布的iPhone Air。这款手机彻底取消物理SIM卡槽,完全依赖eSIM技术实现通信功能。
苹果官网明确标注,中国大陆仅型号A3518的国行iPhone Air支持国内运营商eSIM-6。这意味着想要使用这款手机的消费者,必须拥抱eSIM技术,别无选择。
iPhone Air定于10月17日开启预售,22日正式发售,起售价7999元。这一时间点与运营商eSIM业务上线完美衔接,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市场协同行为。
03 eSIM优势明显,用户体验全面升级与传统SIM卡相比,eSIM技术优势显著。它直接将SIM卡功能集成到手机芯片中,用户无需插拔物理卡片,即可办理入网、换卡、补卡等业务。
对消费者而言,eSIM带来了“免插卡激活、多设备协同、全球无缝漫游” 的全新体验。手机设计也因此可以更加轻薄,并提升防水性能。
中国移动APP页面显示,同一台eSIM手机最多可开通2个国内运营商的eSIM号码,为用户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
04 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安卓阵营或将跟进eSIM技术的推广不仅改变用户体验,更将重构整个通信产业链。中国电信表示,将携手合作伙伴共建 “开放、协同、共赢”的eSIM产业生态,推动终端形态革新和服务模式重构。
业界专家指出,苹果只是开端,后续国产手机品牌必将快速跟进。中国联通自2015年启动eSIM技术研发,目前已累计适配终端75款,覆盖消费电子、工业互联、智慧出行等多个场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