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晓今。
这次中美第5轮磋商,谈了2天,就达成了诸多共识。明明前两天,特朗普还在那儿疯狂放狠话,怎么一转眼,谈得这么快?而且你们看现场视频没?咱们代表,满面春风;美国那边,一个个儿谨慎低调。
到底发生了什么?中美这最后,能签出个什么协议?
强硬VS坚定:美国最没底气的一次?
咱先来看现场的3个小细节。
第一个信号,氛围反转。
以往的每一轮磋商,美国都高调放风,媒体造势、强硬表态、甚至提前泄露消息,生怕别人看不出主场优势。
但这次,美方代表提前两小时抵达会场,却从侧门悄悄进去,全程低调,连记者会都没啥硬话。
反倒是咱这边,气氛轻松。李代表接受采访时,在说到“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时,面露笑意,看来美国的“强硬”,被咱的“坚定”对冲了。
第二个细节,少了一个人——卢特尼克。
这位特朗普政府里的超级鹰派,9月还在疯狂推动芯片断供、打压新能源,这次却没出现。为什么?
原来,在10月9日中国发布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后,华盛顿内部就炸了。据传,当天特朗普立刻召集了贝森特、格里尔、卢特尼克三人开闭门会议。
当特朗普了解到商务部之前发布的“50%规则”可能是激怒中方的导火索后,直接拍桌子说,“卢特尼克,不要再妄想控制我们的决策。”
当然,这只是坊间传闻,真假咱不好说。但最近一段时间,卢特尼克异常低调,我相信不会是空穴来风。
第三个细节,中方罕见“话多”。
过去咱们谈判完,一般就一句“坦诚、深入、建设性”。这次不一样,李代表详细列出了不少议题,比如造船业301措施、关税延期、芬太尼合作、农产品贸易、出口管制……
这说明啥?说明这次谈的是真东西,范围大、深度足,很可能是迄今为止“共识”最多的一次。
这三个信号拼在一起,结论很明显:这是美国最没底气的一轮谈判。接下来双方都要“走内部报批程序”,也就是各自回去开小会。能拍板的拍板,拍不下来的再谈。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摆上台面:谁是筹码,谁是底牌?
那哪些议题是能作为成果,摆上台面的呢?
先说简单的:大豆和芬太尼,这俩是买卖型问题。
美国想卖大豆,咱们买不买无所谓,少一个美国,多一个巴西,照样吃得饱。可既然要营造善意,大豆买点儿无妨,而且也有利于咱们进口多元化。芬太尼更是两国都有诉求,也符合咱们的利益,何乐而不为。
真正难啃的,是港口费和稀土。
先说港口费,这是李代表在记者面前提到的第一个议题,而美方近乎绝口不提。
去年,美国突然宣布对中日韩造船业征收“海事301关税”,并对中企加收港口费。这不是小账,按国际航运协会估算,这项政策明年会给全球十大航运公司增加32亿美元成本,中国远洋海运就要承担15亿美元。
更狠的是,这钱很有可能还要被用来扶持了咱们的竞争对手,韩国和日本。换句话说,美国用咱们的钱,打压咱们的造船业,顺便实现他那个“美式造船梦”。这种产业战略性操作,特朗普岂会轻易松口?
再说稀土,准确说,是芯片和稀土。
这次,李代表说的是“各自关注的出口管制问题”,大白话就是,中国关心芯片,美国关心稀土。
贝森特已经放风了,说稀土出口管制可能将“押后实施一年”,用来“重新评估”。这是不是意味着,美方在芯片上也松绑了?这是咱们可以期待的。
那有人可能会问,如果真押后一年,美西方会不会在稀土领域赶上咱们?毕竟美国近期展开一系列行动,包括与澳洲等国家达成矿产协议,力图打破中国在稀土产业的垄断地位。
这个问题,晓今之前有一期视频聊过,抛开中国重建稀土产业链,是一个十分复杂且需要时间的过程,不是三五年内就能解决的。所以,延后一年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相信咱们高层会有自己的研判。
那在晓今看来,稀土这张牌,威慑力是会“贬值”的。对方一旦开始脱敏,这张牌的震慑就没那么重了。
如果真给他们一年喘息,那明年美国中期选举后,特朗普卷土重来,咱再想打稀土牌,分量就不一定有今天这么足了。说白了,这张牌该用就得用,该出手时就出手。
至于特朗普口口声声威胁的100%关税,那更多是唬人。真要敢加,单是美国自己的通胀就要炸锅。而且,最近咱们对美贸易顺差还在扩大。到底谁更依赖谁,一目了然。
所以,别看这次双方都释放了正面信号,水面之下的暗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猛烈。这场谈判,只是中场休息。
稀土之后,中国的“王牌”是什么?
咱必须得清醒,现在能谈出来的,都只是暂时的结果。中美的冲突,在贸易、产业、地缘上,是结构性的,不可能和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注定要打下去。
稀土这张牌,咱们打得足够漂亮。它让全世界明白,关键资源在中国手里,能让任何一个工业强国捏出冷汗。
可问题是,稀土再重要,也只是产业层面的“术”。随着替代技术和供应链调整,它的威慑力终究会削弱。
那么,稀土之后,咱的下一副“王牌”,会是什么?或许,就是黄金。
为什么是黄金?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看看美国的病根。
今天的美国,特别像1927年的美国。那年,纽约长岛上,几位全球央行巨头秘密聚会,讨论怎么释放美国手里的黄金。结果,美联储降息,黄金外流,股市泡沫膨胀,最终引爆了1929年的股灾,世界由此陷入大萧条。
那场灾难告诉人们一个真理:金子不只是财富,更是信任。一旦货币脱离黄金约束,信任就成了空气。
现在的美国,正在重演那一幕。债务总额突破38万亿美元,两个月就涨1万亿。为了掩盖赤字,美国国会干脆通过《大而美法案》,把国债上限从36.1万亿抬到41.1万亿。换句话说,印钱不限量。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为啥死死顶着不降息,因为他知道,一旦放水,美元泡沫就会炸。
问题是,全世界不傻,各国央行都在用脚投票。今年上半年,全球央行的黄金持有量,30年来第一次超过了美债。
同时,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从10年前的68%,掉到现在的约57%。也就是说,大家嘴上还在用美元,心里早已在准备B计划。
而在这个“去美元化”的进程中,走在最前面的,就是中国。目前,中国央行已经连续11个月都在买黄金。买黄金干嘛?为了人民币结算体系、为了金砖支付网络、为了替代美元的新信用锚。
数据很低调,但趋势极明显。稀土撬的是产业链,黄金撬的,是金融链。前者决定谁能造芯片,后者决定谁能定规则。
真金不怕火炼,也不怕印钞。当世界重新选择信任谁的时候,金子的光,会照亮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