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曹操割须弃袍遇马超,曹洪扛四五十合,张郃上能撑多久?100合?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读《三国演义》的朋友,多半对潼关那幕印象深刻——曹操被马超追得割须弃袍,落荒而逃,眼看就要丧命,多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读《三国演义》的朋友,多半对潼关那幕印象深刻——曹操被马超追得割须弃袍,落荒而逃,眼看就要丧命,多亏曹洪拼死杀出,硬扛了马超四五十回合,直到夏侯渊带援军赶来,才把马超逼走。

这一段看得人手心都攥出汗,可转念一想:当时若冲上去的不是曹洪,而是同为曹魏名将的张郃,他能扛住马超多少回合?要知道张郃是 “河北四庭柱” 出身,武艺不算弱,可面对怒到极致的马超,他真能比曹洪撑得久吗?

原著里张郃与马超的潼关旧交,二十合败走藏玄机

其实《三国演义》里,张郃和马超在潼关本就交过手,这段细节很多人可能没细琢磨。

当时马超为报父仇,带着西凉兵杀得曹军大乱,曹操刚要渡河,马超就率人突袭过来。先迎战的是于禁,才打了八九回合,于禁就撑不住败走了;接着张郃拍马上前,两人枪来枪往,可刚过二十回合,张郃就拨马退了。随后李通上来,没几个回合就被马超杀了,马超这才追着曹操割须弃袍。

这里得说清楚,张郃二十合退走,不是真的只能扛二十合。当时曹军已经乱作一团,士兵四散奔逃,马超眼里全是杀父之仇,枪枪都往要害扎,那股狠劲谁见了都发怵。张郃向来是个懂进退的人,他知道这会儿硬拼不划算——赢了未必能扭转战局,输了可能小命都没了。就像后来他跟赵云交手,见势不对就撤,从不是那种死扛到底的性子。

所以这二十合,更像是张郃 “见机而退”,没把真本事全拿出来。

曹洪四五十合的底气,是拼命救主的 “死志”

再看曹洪扛四五十合的事,这里面藏着 “拼命” 二字。当时曹操被马超追得走投无路,曹洪赶过来时,心里就一个念头:“我若不战,丞相必被马超所杀!” 他把生死抛到了脑后,手里的刀舞得比平时快了几分,每一招都在硬接马超的枪。说白了,曹洪这四五十合,是靠 “死志” 撑下来的 —— 他不是在 “打”,是在 “赌命”。

曹洪是曹操的族弟,跟曹操亲如手足,为了救曹操,他能豁出去;张郃是降将,虽为曹魏效力,可做事向来留一线,从不会轻易把自己置于死地。就像当年在穰山,他跟赵云打了三十回合,听说关羽援军到了,立马就撤;后来在汉水,见了赵云的旗号,连打都不敢打就跑了。

他的字典里,没有 “拼命”,只有 “保全”。就算当时曹操遇险,张郃最多会尽力阻拦,绝不会像曹洪那样 “以命相搏”。

张郃的 “保命哲学”,注定难学曹洪死扛

张郃这一辈子打仗,有个很明显的特点:从不跟强敌硬拼。跟张飞交手时,他知道张飞勇猛,就尽量躲着正面打(虽然也打过三五十回合),后来被张飞诱到山谷里才败了;跟赵云交手次数多了,越打越怯,因为他摸清了赵云的厉害,知道硬扛没好果子吃。

马超的威慑力,可不比赵云、张飞差——潼关之战时的马超,才三十出头,正是武艺巅峰,又怀着血海深仇,那股气势能吓住曹营大半将领。

张郃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知道马超的枪有多快,力气有多大。要是他在潼关救曹操,最多会跟马超周旋一阵,一旦感觉自己快撑不住了,比如手臂发酸、虎口发麻,肯定会找机会撤。他不会像曹洪那样,哪怕力气快用尽了,还硬撑着不让马超过去。

所以就算当时是张郃上,他撑的回合数也绝不会多 —— 最多比之前的二十合多几合,撑到二十五到三十合,也就该撤了。

结语

说到底,曹洪能扛四五十合,靠的是 “不要命”;张郃撑不了那么久,是因为他 “惜命”。这不是武艺高低的问题,是性格和心态的差异。

《三国演义》里的武将交手,从来都不只是武艺的比拼,胆气、心态、情境,都能影响回合数。

所以,如果要张郃也能像嘉靖本一样打张飞一百多回合,那至少得将他自己置于绝境。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位看官,要是当时张郃也抱着必死的决心救曹操,他能不能扛到夏侯渊来?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