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20年前扔出的那记回旋镖,终究还是打在了自己人的身上。而这次的大冤种,是美国的农民们。
种大豆的红脖子们把票投给了川总,是坚信川总能够为了他们的利益而战,川总上台以后,为了向支持者们展示他交易的艺术,立刻发动了关税战,妄图向各国勒索好处,可我国一点儿也不惯着他,立刻强硬反击,自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基本上就不再从美国进口大豆了,直接导致了美国2200万吨大豆滞销。
那我国为什么要选择用大豆进行反制呢?
答案很简单,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2024年的大豆出口总量约为5220万吨,出口额高达245亿美元,位居美国农产品出口的首位,占比约为14%;而中国则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24年,我国的大豆进口量达到了惊人的1.05亿吨,其中从美国的进口量约为2700万吨。
在今年5月份之前,我国还是从美国买了590万吨大豆。关税战开始之后,我国立刻宣布将美国大豆的进口关税上调至94%,美国大豆的到岸成本从400美元/吨暴涨至776美元,而同时期的巴西大豆价格仅为380美元/吨,比美国大豆便宜了一半,于是我国企业转而向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截至目前,我国已经从巴西进口了超过6000万吨的大豆,占我国进口总量的70%以上,完全填补了美国大豆的缺口。
对于美国的大豆农场来说,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要知道美国的农业是高度产业化的,他们的农场占地面积极大,早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相较于我国小农经济所依赖的劳动力,美国的农业产业对资本的依赖度非常高,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农场主们的现金流压力很大。所以,农场主们通常都会将资产以及未来产出的农产品进行质押,从金融机构或者农产品贸易商那里借来资金进行生产。
这种翘杠杆的经营模式,风险是很大的,因为整个农场的经营周转,完全建立在农产品能够以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的基础上的,一旦农产品滞销,价格崩盘,建立在农产品价格基础上的金融杠杆就会断裂,农场主就会有破产的风险。
放在以往,美国的农产品凭借大规模机械化带来的生产效率优势,以及在物流、供应链控制、金融配套乃至大宗商品定价权等多维度能力的加持下,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可以说是乱杀一通,稳坐全球第一大农作物产品出口国的宝座。
但是再大的优势,也架不住当权者的疯狂作死。在川总的一顿操作下,美国的大豆卖不出去了。
我国停止购买所留下的巨大缺口,美国短时间内是很难找到其他买家的,美国大豆协会带队远赴越南、孟加拉和尼日利亚推销,但这三国根本吃不下这么大的体量。2024年,全球大豆的进口量为1.8亿吨,我国一家就进口了1.05亿吨,占比高达58%,而排名第二的欧盟27国,总共进口了1450万吨,而第三名阿根廷,进口量就已经只有730万吨了,并且人家进口大豆主要是为了榨油。
如此大规模的滞销,彻底击垮了美国农场主们本就紧张的现金流,并引发了连锁反应。首先大豆的价格崩盘了,现货价格比生产成本还要低;然后碰巧今年美国的大豆还大丰收,仓储告急,费用也水涨船高;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由于农场的经营环境显著恶化,金融机构纷纷降低对农场资产的估值,建立在资产抵押上的贷款纷纷收紧,银行摆明了就是见死不救。
捅出这么大的篓子,川总政府倒也不是不想救人,本来计划着向农场主们发放总计120亿美元的现金补助,但由于政府的停摆,该方案的实施遥遥无期。农场主们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纷纷宣布破产。
根据美国法院及农业部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美国农场破产数量已升至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破产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大豆玉米带,绝大部分的破产案都由大豆滞销所造成的资金链断裂而造成。
但是,有破产的地方就会有资本家的出没。据外媒报道,有一家名为Acre Trader的公司,专门收购经营困难的农场,而这家公司的股东名单上,有一个人的名字格外的扎眼,这个人就是副总统万斯。政府高官借着老百姓的破产而发财,也是很有美国特色了。
那这些卖不掉的大豆该怎么办呢?存在仓库里每天都要亏钱,倒也没地方倒,并且还会酿成生化灾难,实在不行联邦政府就给收购了,然后当做福利发出去,我们少买的这2200万吨大豆,平摊在3.35亿美国人头上,每人每天吃个不到200克,一年的时间也就吃完了,顺带还能带动卫生纸和空气清新剂的消费量,不仅处理了豆子,还拉动了内需,简直是一举两得。
美国如今的这场大豆危机,实际上是中美20多年大豆博弈的延续,当年四大粮商联手做局,摧毁了我国的大豆产业,在此后的20年里,我国的大豆进口依存度始终保持在80%以上,直到今天都没有彻底改善,也就是从那场惨败开始,我国开始重点打造自己的粮食安全体系,直至今日,在大豆贸易上,我们终于有底气对美国说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