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架军机在南海接连坠毁的余波还未平息,特朗普在飞往日本的空军一号上尴尬给出了自己的判断,称这两起事故“非常不寻常”,并暗示可能是燃料出了问题。这番“油不好”的猜测,听起来简单直接,却很难让人信服。要知道,出事的两架军机都隶属于“尼米兹”号航母,这可是美国现役最老的航母,如今它的谢幕之旅变成一场灾难,背后恐怕远非“燃料问题”那么简单。

先看看事故本身的蹊跷之处。10月26日短短半小时内,先是MH-60R“海鹰”直升机坠毁,接着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又出意外,两架不同型号的军机接连出事,若真只是燃料问题,这种巧合的概率实在太低。美国海军一向对装备后勤保障有着严格的标准,燃料的采购、储存、加注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不太可能出现两架军机同时因燃料故障坠毁的情况。而且,这两架军机都是美军现役主力装备,“海鹰”直升机主要用于反潜、搜救,“超级大黄蜂”则是航母舰载机的核心战力,它们的可靠性经过了长期检验,突然因燃料问题集中失事,从逻辑上就说不通。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美军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事故背后,那种疲于奔命的状态。相关统计显示,美国海军航空兵部队的重大事故这些年就没断过,光是南海及周边海域,过去几年就发生过多起军机、军舰事故。“尼米兹”号作为服役几十年的老航母,虽然经过多次升级改造,但舰体和设备的老化问题客观存在,这次搭载的军机也并非全新机型,长期高强度的部署很容易让装备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为了维持在南海的军事存在,美军航母战斗群频繁出动,舰员和机组人员长期处于高压工作中,训练强度和频率远超正常水平,这种情况下,装备故障和人为操作失误的风险自然会大幅增加。

再看看美军在南海的活动强度。这些年,美国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在南海搞各种军事演习、抵近侦察,航母战斗群来了一波又一波,军机天天在周边空域盘旋。“尼米兹”号这次部署到南海,本就是为了展示武力,舰上的军机每天都要执行大量的飞行任务,从起飞、训练到返航,连轴转的节奏让装备和人员都得不到充分休整。有军事专家曾指出,美军这种“秀肌肉”式的频繁部署,其实是在透支装备寿命和人员精力,事故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这次两架军机坠毁,更像是给美军敲响了警钟——再这么高强度折腾下去,类似的灾难只会越来越多。

特朗普把事故原因往“燃料”上引,或许是想找个简单的理由搪塞过去,但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美军内部恐怕也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只是不愿承认是自己的部署策略出了问题。毕竟,承认是因为过度军事活动导致事故,就等于打了自己“军力强大”的脸,也会让外界质疑美国在南海搞军事威慑的合理性。但事实就摆在那里,装备老化、训练过度、部署密集,这些才是事故频发的真正推手。
南海本是和平之海,美军非要把这里当成自己的“演武场”,天天派舰机来耀武扬威,到头来事故不断,受苦的还是自己的士兵。这次“尼米兹”号的事故,应该让美军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全球战略。如果继续这样到处炫耀武力、制造紧张,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多的麻烦。与其找“油不好”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不如踏踏实实调整部署节奏,减少不必要的军事挑衅,这样才能真正降低事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