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深圳中产到倾家荡产,原来只需要一套房子。”
昨天下午本来要去宝安办事,后来有一个人说特别急,一定要当面和我光沟通,看能不能帮他。
客户姓高,43 岁,曾是外人眼里的 “人生赢家”—— 做外贸起家,手底下管着 100 多号员工,2000 平的办公室气派十足。可谁能想到,短短 4 年,他会沦落到房子要被法拍、倒欠银行近 2000 万的境地。
故事的转折点,始于一套 “更好的房子”。
2014 年,高总为了孩子读书和工作方便,花 330 万买了南山某高档小区 113 平的三房。往后几年,他的事业顺风顺水,手里攒下不少钱,房子也赶上了 2016 年、2020 年两轮深圳房价暴涨,市值直接飙到 1300 万。
看着账户里的 “纸面财富”,高总动了换房的心思。2020 年 11 月,他以 1350 万卖掉学林雅苑,转头就砸钱买下了期某个豪宅小区 148 平的三房 —— 总价 2880 万,加上税费佣金,落地近 3000 万。
为了凑够这笔钱,他从农行贷了 2000 万按揭,每月月供 11.35 万,首付 + 其他费用掏了 1000 万。
年底还意气风发地全款 200 万买了辆迈巴赫,夫妻俩成了父母的骄傲、朋友的榜样,活成了 “深圳中产该有的样子”。
那时的高总不会想到,这套象征 “成功” 的房子,会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1 年,深圳 “208 新政” 落地,二手房参考价出台,房价开始缓慢下跌。但彼时高总的外贸生意还没出大问题,他没把房价波动放在心上。
真正的危机,在 2022 年全面爆发 —— 外贸行业遇冷,高总的业务一落千丈,2000 平的办公室缩成 100 多平,100 多号员工只剩夫妻二人和小舅子夫妻俩。
收入锐减,每月 11.35 万的月供却一分不少。高总只能咬着牙硬撑,除去各项开支和房贷,账户里几乎没剩什么钱。
到了 2022 年底,他实在撑不住,先把迈巴赫以 150 万卖掉,又动了卖房的念头 —— 可这时小区的房价已经跌到 2200 万,比他买入时亏了近 1000 万。
“不甘心” 三个字,让高总犹豫了。他寄希望于生意好转,开始拆东墙补西:申请信贷、借网贷、套信用卡,勉强把日子拖到 2024 年 3 月。实在还不上房贷后,他跟农行协商暂停还款,好不容易争取到一年延期,每月仍要还 1 万利息。

可延期到期后,他还是没能力正常还款。2024 年 7 月,高总收到了银行的诉讼通知,这时他才慌了神,找团队介入处理。
截至 2024 年 2 月,高总已经还了 38 期房贷,累计 431.5 万 —— 可这些钱基本全是利息,还欠银行本金 1910 万。更残酷的是,现在他这套华润城的房子,成交价只值 1800 万,比买入时亏了 1500 多万。
他的诉求很卑微:延迟法拍,等三年后房价回升。能覆盖欠款就马上卖房,覆盖不了就自己想办法补差额。
在深圳,高总的故事不是孤例。太多 80 后靠着努力杀出重围,成为别人眼里的 “中产”,却因为一套房子,把多年积累的财富亏空,甚至要面临 “失去房子 + 倒欠银行几百万 + 成失信人员” 的绝境。
我们总以为 “买房 = 资产增值”,却忘了房价不会永远涨,行业不会永远稳。那些看似牢固的 “中产生活”,可能在一场政策变动、一次行业寒冬里,就变得摇摇欲坠。
如果你是高总,2020 年时会选择卖掉旧房子、入手华润城的豪宅吗?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我这里有一份房贷断供风险预警清单,方便大家自查潜在危机,有需要的朋友后台留言免费索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