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投资市场里广为流传一个说法,说的是,当菜场卖菜的大妈都在追捧某类资产的时候,你一定要小心了,这类资产的市场拐点很可能就要到了。这个规律,适用于郁金香,适用于Labubu,自然也适用于股票与黄金。
这里面的逻辑很简单,当一个市场里面充斥着大量妄想一夜暴富的投机者的时候,在狂热情绪的推动下,资产价格往往会产生大量泡沫,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掌握更多信息和资金的巨鳄们就有机会割韭菜了。
而在近期,被全世界热烈追捧的资产,非黄金莫属了。
最新的金价已经突破4200美元了,高盛之前预测金价会在2026年底冲到5000美元以上,看样子是有点保守了。越是这种情况,大家就越是想知道,金价现在是高点吗?以后还会不会继续往上走了?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金价上涨的到底是由哪些因素驱动的。
与2020年疫情那波黄金行情相比,本轮行情的底层驱动因素完全不同。上一次金价大涨,靠的是疫情带来的暂时性恐慌,以及各国的放水自救,是一种短期的驱动力,而这一次的金价大涨的背后,是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各国央行、主权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持续大规模地购入黄金,并非是短期的投机行为,而是基于对全球货币体系深层变革的战略应对。它们敏锐察觉到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正在经历重构。
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自2022年到2024年,全球央行的黄金净买入量,已经连续三年超过了1000吨。各国把手上的美元和美债都换成了金砖,这就是在去美元化。与此同时,美国疲软的就业数据以及美联储的降息也意味着,现金贬值的时刻到了,银行的存款利息可能都赶不上通胀率,黄金似乎是目前唯一确定能够保值的东西了。
所以,现在黄金的地位,不是某种可选资产那么简单,而是整个世界金融系统的重要出口,因此这一轮黄金牛市的基础更扎实,其价格上涨的底层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降息。
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做机会成本,意思就是,假如你手上的资金有限,只能在A和B两种资产中二选一,你投资了A,就要放弃B的收益,那么B的收益率就是你选择A资产的机会成本。
把这个概念套用到黄金上来,我们就能发现降息与金价的关系了。持有黄金并不会产生利息,但是购买国债会有利息,因此,国债的基准利率,就成为了衡量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的指标,利率越低,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低,黄金就越有投资价值。
所以,每一次美联储的降息,对于金价都是利好。美国目前名义利率在4%左右,但是真实通胀率已经快到3%了,并且还有向上的趋势,扣掉通胀后的实际利率奔着负数就去了。
此外,美债利率的走低,也会削弱美元的信用基础,作为美元下行的对冲资产,黄金就显得格外有吸引力了。
第二,各国央行持续的购金需求。
从前各国央行大量囤积美元美债,是因为美元稳定,各国都相信美元的信用,但是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3000亿美元的资产,被美国人说冻结就给冻结了。这让世界意识到,美元不仅仅是货币,也是美国人的武器。所以各国都在加速外汇储备的多元化,以降低对单一货币的过度依赖,黄金自然就成为了各国央行的理想选择。波兰、阿塞拜疆、中国、土耳其、、哈萨克斯坦,都是增持黄金的大户,截至2025年9月末,央妈已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了。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黄金投资者,各国央行购买黄金,他们是不会轻易减仓的,更不会去炒作谋利,其行为表现,很像是主力在吸筹。这种行为对于金价走势意味着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黄金是世界局势稳定的对冲,世界体系越不稳定,金价就越坚挺。
如今的世界局势大家也看到了,说乱成了一锅粥,那都是对粥的不尊重,这一切的发生,核心原因固然是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爆发,但是大洋对岸的那个金毛老登,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的市场出现了个奇怪现象:黄金在涨,美股也在涨。按道理这两个市场应该是反着来的,一个涨了,另一个就要跌,可如今却携手共进了,这到底是怎么个事儿?
这就不得不提到川总的贡献了。
川总凭着一手交易的艺术,一边为华尔街创造利好,一边又制造恐慌,搞得华尔街也很懵,不知道该如何预测市场的走向了,只好两头下注,变现出的结果就是结果美股和黄金一起涨,美元却在走弱,自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已经下跌了10%。
事出反常必有妖,当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同时起飞的时候,这就意味着曾经的交易经验都已经失效,要想判断金价走势,还是要回归到上文提到的三个底层驱动力层面,只要上面这三个条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逆转,金价的行情就还没有到头。价格的高低只是一个数字,其背后真正代表的,是人们对于未来的焦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