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生万物:薄凉爸不救绣绣|被“五千块”卖掉的女儿们,该如何自救

这里是影视拆情师,账号曾用名为人性观察室。感谢您的支持!宁父扑倒在地上,大声哭咒起来:“绣绣,我的绣绣耶!”可是马子给出

这里是影视拆情师,账号曾用名为人性观察室。感谢您的支持!

宁父扑倒在地上,大声哭咒起来:

“绣绣,我的绣绣耶!”

可是马子给出消息:

让他带五千块大洋上山赎人时,他精明的眼睛一转,选择了默不作声。

在他眼里:

女儿绣绣的清白和安危,抵不过手中那死气沉沉的地契,和生死不带的五千块大洋。

女儿是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他断然没有为泼出去的水花钱的道理。

可是,听到费家要退嫁妆了,他却立刻急了:

“让(妹妹)苏苏去,让苏苏去!”

女儿可以没有,但是钱财不能丢。

这个薄凉父亲在那一刻,幽暗得如同鬼魅。

这是电视剧里的故事,却也是现实里——千千万万个“绣绣”的故事:

因为弟弟上学,所以被迫辍学的姐姐;因为哥哥娶媳妇,被迫赶出家门的妹妹;因为不是男孩儿,被亲人辱骂和亏待的女儿……

这些被亲情迫害的女孩们,该怎样摆脱被献祭的人生?

五千块大洋的抛弃

“如果一时筹不上钱……那学祥,你就一个人先上山,拿出凑够的钱数,剩下的拿你的地契抵押,日后再拿钱换回地契……”

听到这里宁父把烟袋一摔,冷成了一张马脸。

身旁宁父的弟弟听到这里,也忍不住劝说起来:

“四叔叔说得对,哥;还可以多拿些粮食上山,找杜大鼻子去求和,粮食和地契也是咱的诚意嘛!”

宁父把眼睛一撇,白眼都快要翻到天上了。

这个时候,连婆家的主母都发话了:

“陈粮俺家也有,都带上!这粮食嘛,年年种年年生,回头再攒就是了,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姑娘的清白!”

可是宁父话到这里,却说了这样一番话:

“马子要银钱、压地契,还得送粮食,他们要是不要,把我给绑了,那你们就要出两个五千、三个五千!”

他一边愤怒地吐着口水沫子,一边用利欲熏心的眼神扫视每一个人。

言下之意十分清晰:

“要钱没有,我也不会为了一罐子泼出去的水浪费一块银钱,你们别劝我了,我不会去救人的!”

这般绝情的态度,气得一旁的四爷爷站起来就走

众人再一次体会到了:

这个宁家老大冷血无情到,连自己的亲女儿都不救,这样的人有什么情谊可早呢?

后来,绣绣被救回来了。

可是,她这一辈子都没再踏入宁家的大门……

被五千块“卖掉”的女儿们,该如何自救?

费家主母拧着眉说出的那句话,依旧振聋发聩:

“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姑娘的清白!”

可是,你知道宁父是怎样认为的吗?

他说出了那句话:

“不用你说,那是我的亲闺女!”

可是,亲闺女有什么用呢?

亲闺女也要用秤砣,称一称几斤几两。

她不会因为血缘亲情的捆绑,而有一丝一毫被看重的可能。

只因为她是女儿,是泼出去的水,也是不值得投资的商品。

宁父宁可自断一臂,也要不惜代价的保下自己的财产。

你说这样的做法,够残忍吧?

绣绣为什么一辈子不踏入宁家?

就是因为她被亲情伤透了心,她要带着一生的伤痛,去婆家独自忍过未知的委屈和屈辱,独自扛过人间的漫漫岁月。

还好,她有封大脚。

可是,现实里被“五千块”背叛的女儿们,有多少人是被英雄救美、被爱人深爱的幸运儿呢?

如今再看这一个真相,才意识到:

现实里,被“五千块”卖掉的女儿们,如果要摆脱命运、学会自救,就必须要培养这些认知:

认清亲情的本质,放弃改变亲人的期待

为什么绣绣会那么坚决的离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认定了亲情本该具有的样子。

而这种执念背后,是孩子对父母极大的忠诚。

《原生家庭》一书中,写过这样段话:

他们需要父母的照顾,需要父母的关爱,他们需要使尽浑身解数,让父母喜欢自己、爱自己、不要抛弃自己,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活下来。那么这个时候,孩子能使用的武器就是对父母的忠诚。

因为,孩子对父母极大的忠诚,所以孩子倾向于认为父母永远是爱孩子的,如果父母没有爱孩子,那就说明是孩子自己的问题。

这也间接导致了,很多被亲情捆绑的女孩子,他们身上留存的巨大问题:

她们认为,父母将她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恩赐。

孝道,以及内心的愧疚感,会支持她们去配合亲人,并满足亲人更多过度的要求。

而这些狠不下心的退让,一而再再而三的忏悔和羞愧,从本质意义上说,他们仍期待亲人能够做出改变,给他们想要的爱——哪怕是杂质满满的爱。

对父母的忠诚和爱,让这些女孩子深陷囹圄,走不出也不敢走出原生家庭的痛苦和消耗,直到她们被耗光了所有心神、精疲力竭。

我们必须认清的亲情本质:

无论有多么浓的血缘关系,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亲情也只是一种亲密关系,有血缘关系也不代表着关系会亲近,或天然就具有包容性。

我们不得不说,有些父母其实并不会做父母,甚至,他们连自己都没有活明白。

这样一个低能状态的父母,怎么能够有高能量给予到自己的孩子?

而那些被父母思想局限伤害的女孩子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看清自己对父母天然的忠诚,并学会从中保护自己的权益。

阿德勒用“课题分离”定义了责任分化的规则,而长大后的女孩们,完全可以用这一套方法,来为自己铺就一条自救之路:

看清自己对父母天然的忠诚;

认清自己一直期待父母给予自己想要的回应;

同时能够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伤害,从本质上来说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父母认知的局限,甚至于拥有的心理创伤……

这些种种,都让他们变成了如今这个模样,变成了对待我们的模样。

当我们不再把别人的过错,归咎于是自己不好的时候,内心的枝叶也从那一刻起野蛮生长、肆意奔放……

孩子从不欠父母,父母也不欠孩子,不是吗?

明白缺少靠山,必须努力改命

绣绣从离开宁家的那一刻开始,就决定了自己单打独斗的一生。

可能在她心里,早就把宁家当成了伤心地。

他没有办法回去,也再也不会回去了……

一个被家庭和亲情抛弃的女孩:

她从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成了没有靠山的人。

无权无势、没有支持的女孩子们,只能通过自我拼搏,才能挣得辛辛苦苦的一砖一瓦。

我们必须放弃,希望得到亲人之资助的幻想;我们也必须放弃,希望亲人能做出改变的愿望。

在缺少支持和依靠的时候,努力让自己沉淀下来,把根系深深扎进泥土里,疯狂地吸收泥土的养分,疯狂的吸收——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无限可能。

而当我们变得有实力,能够让自己活得很好的时候,那一刻也许就学会了释然吧!

接受命运不公,学会升维成长

正如那句名言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出生在罗马;

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踏上那条大路, 走进罗马;

我们必须在经历过很多痛苦之后,才意识到:

这个世界一点都不公平!

所以,每当我们觉得世界不公、觉得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时,我们就陷入了受害者的心态,也陷入了期待改变父母的心态里:

我们天真的认为,这个世界有些东西必须是那个样子的;

我们天真的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公平的;

我们甚至天真地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子女的。

如果不爱,就证明了自己不值得被爱,就证明了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就证明了自己很倒霉,等等等等。

这些都是受害者心态,但这些心态的逻辑背后,依旧是一个幼稚的想法:

我们天真以为:

世界本就非黑即白,世界是纯善的,是本身美好的,我们既高估了人性,也高估了人类的美德。

但我依旧想说:

就算是在亲情关系里,也依然存在着利益纠葛,也依然存在着因为利益,而分崩离析的局面。

所以,这个世界并不公平,这个世界也不美好,这个世界足够的残忍和真实。

在面对这样残酷的真相时,我们必须学会提高自己的认知:

让自己努力学习新知识,获得新认知,只为打破旧有认知,对自己的束缚和捆绑。

所有升维的行为,不是为了让自己再次获得父母的爱,或者变得更加可爱。

而是让自己学会好好爱自己,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把自己富养一遍。

总结:

在电视剧里,绣绣被自己的父亲抛弃了:

她选择一辈子不踏入宁家,用自己的决绝斩断对父亲的痛恨和受伤。

而现实里,那些被亲情绞杀、被“五千块”背叛的女孩们,必须清楚的放下愧疚和思想包袱。

她们要认识到:

父母局限的对待方式不是她的问题,也不是她不值得被爱的理由,她可以用课题分离的方式将责任划分,仅仅承担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责任。

她必须意识到,不是所有父母都爱孩子,也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和都会无条件付出。

世界上不公平之事太多了,这里面也包括了父母不爱或不会爱子女的事实。

父母有生养之恩,可是,子女不该被父母以生养之恩捆绑,那不是值得推崇的孝道,那是自欺欺人的“看轻”。

人只有在管好自己,不给别人惹麻烦之后,才有能力管好别人,才有本事承担更多责任。

而父母的恩,不该成为剥削的牢笼!

我是影视拆情师‍

每周3篇深度拆解,用影视案例破解现实情感的困局——抓本质、给建议、寻方法。

关注我,解锁专属你的“人性情感解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