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欧美联手加税50%!韩国钢铁出口连跌5个月,中国钢企能捡漏吗?

韩国京畿道平泽港的码头上,堆积如山的钢材还在等待装船,可它们的目的地——欧美市场,已经悄悄关上了大半扇门。就在本周,欧盟

韩国京畿道平泽港的码头上,堆积如山的钢材还在等待装船,可它们的目的地——欧美市场,已经悄悄关上了大半扇门。就在本周,欧盟突然甩出一记“关税重拳”:钢铁进口配额砍半,超出部分税率直接从25%飙到50%,而另一边,美国早已对韩国钢铁征收50%高关税。双重围堵下,韩国钢铁出口已经连续5个月下滑,9月单月暴跌4.2%,曾经的两大核心市场,如今成了最难啃的“硬骨头”。

这场针对韩国钢铁的“围剿”,比想象中更狠。欧盟这次不仅涨关税,还玩起了“技术壁垒”——新添的“熔炼与浇铸”原产地规则,要求每一批出口钢材都得证明“从炼钢到浇铸的每一步在哪完成”。对韩国钢企来说,这可不是简单开个证明的事:生产线要重新梳理记录,还要应对欧盟海关的层层核查,光是合规成本就得涨一大截。更要命的是,这套新规明年7月就生效,和欧盟的“碳关税”(CBAM)刚好撞车——到时候韩国钢材不仅要交50%的进口税,还得按碳排放多少额外掏钱,等于被架着“双重征税”。

韩国产业研究院的专家李载胤直言,欧盟这招比美国狠多了。“美国钢铁业本身不强,就算加税,韩国还能靠性价比挤进去一些份额;但欧盟又加税又加碳关税,我们的高碳钢材根本没法比。”这话不是空穴来风,去年韩国对欧盟和美国的钢铁出口额分别达44.8亿和43.5亿美元,占了出口总量的近一半。如今两大市场同时“关门”,韩国钢企瞬间陷入“出口堵死、国内产能用不完”的尴尬——工厂不能停,但产品卖不出去,库存越堆越高,连最头部的浦项制铁和现代制铁都开始慌了。

慌归慌,韩国钢企的“突围路”却不好走。业内早就想好了“曲线救国”:去海外建厂,绕开关税壁垒。可真要落地,才发现处处是坑。想去欧洲建厂?欧盟的环保法规严得吓人,建个钢厂光环评就得耗两年,成本比国内高30%;想去别的地方?浦项和现代制铁早就把钱砸在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几十亿美元的新钢厂正在建,手里根本没余钱再布局欧洲。有首尔的行业人士吐槽:“不是不想去欧洲,是真没钱、也真耗不起。”

这边企业急得团团转,韩国政府也忙着“救火”。产业通商资源部一边派人和欧盟谈判,反复强调“我们是自贸伙伴,欧洲的高端钢铁很多靠我们”,想争取多留点免关税配额;一边赶着在月底出台《钢铁产业高度化方案》,说白了就是砸钱帮企业搞低碳转型——毕竟只要钢材碳排放降下来,欧盟的碳关税就能少交,可低碳技术不是一天两天能搞成的,远水救不了近火。

有意思的是,韩国的“危机”,反倒让不少人盯上了中国钢企的机会。要知道,中国也是钢铁出口大国,欧美对韩国加税,会不会腾出一部分市场空间?比如欧盟需要的高端汽车用钢、风电用钢,中国钢企能不能趁机补位?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别光想着捡漏,欧美这套“关税+碳关税+原产地规则”的组合拳,说不定哪天也会对着其他国家来,中国钢企早做准备才是真的。

现在的韩国钢铁业,像极了被夹在中间的“受气包”:欧美市场进不去,海外建厂没钱又没政策,只能寄希望于政府谈判能多争点配额。但这事背后更值得琢磨的是,全球钢铁贸易的规矩正在变——谁能先把碳排放降下来,谁能绕开这些贸易壁垒,谁才能在未来的市场里站稳脚。而韩国眼下的困境,或许也给其他国家的钢企提了个醒:靠低价和规模的老路子,怕是越来越走不通了。

评论列表

用户48xxx55
用户48xxx55 6
2025-10-14 10:53
我们可以自用,造武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