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好的故事完结之时,读者难免会想要看到书中角色更多的可能性,所以金庸在写完《射雕英雄传》后,又创作出了《神雕侠侣》,尽管郭靖与黄蓉不再是主角,但他们的孩子却有不少戏份,甚至可以说郭芙和郭襄就是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人物。
所以当金庸创作“射雕三部曲”的完结篇《倚天屠龙记》时,读者难免会想要看到杨过夫妇的后人。
(杨过、小龙女剧照)
尽管后来书中也登场了古墓派传人黄衫女子,但那却未必是杨过夫妇的孩子,至少金庸并未明确杨过夫妇有后人,这是为何?
一、神雕侠侣
早在《神雕侠侣》故事“十六年前”的剧情部分,杨过与小龙女就已经在重阳祖师的画像前结为夫妻了。
只是此时的他们都身中剧毒,没有心思,也没有条件去生儿育女,那也合情合理。
可到了十六年后,此时的杨过早已吃下解药,体内的情花毒早已消除,而小龙女也在绝情谷底通过多年服食白鱼和蜂蜜解除了体内的剧毒。
(杨过夫妇成婚剧照)
可以说他们的故事是终于迎来了相对圆满的结局,那谷底重逢的戏码足以让每个读者发自内心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事实上,他们也确实约定过,日后要过普通人的日子,要生儿育女。
比如这段对话:“等你身子大好了,咱俩一齐到南方去。听说岭南终年温暖如春,花开不谢,长年叶绿,咱们再也别抡剑使拳啦,种一块田,养些小鸡小鸭,在南方晒一辈子太阳,生一大群儿子女儿。”
不过这段对话发生在小龙女跳崖之前,那时候的小龙女身中剧毒,已经是无药可救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也可能是杨过为了安慰小龙女才说的一段空话,只是为了让小龙女心里能好受一些。
至于日后他是否会兑现承诺,则难说,至少从书中描写的情节来看,他与小龙女始终是相敬如宾的,并没有做出任何越界的事来。
哪怕他们早已是夫妻,即便在一起,也谈不上越界,杨过也始终是把小龙女当个亲人一般对待,是的,他们之间更像是亲情,而非爱情,毕竟他们相爱本就是始于“甄志丙事件”引起的误会。
对了,所谓的“甄志丙事件”就是旧版中的“尹志平事件”,只是金庸在新修版中修改了那道人的名称,故后文均以“甄志丙”称呼该角色。
二、收养的孩子
有人可能要说了,如果黄衫女不是杨过夫妇的孩子,那还能是谁的孩子?
其实书中不是没有暗示的。
早在《倚天屠龙记》开篇,金庸就借郭襄的视角展现了活死人墓的状态。
杨过夫妇并不在其中,可那里却多了不少古墓侍女。
(黄衫女剧照)
说是:“郭襄自和杨过、小龙女夫妇在华山绝顶分手后,三年来没得到他二人半点音讯。她常自思念,于是禀明父母,说要出来游山玩水,料想他夫妇当在终南山古墓隐居,便径往古墓求见。墓中出来两名侍女,说道杨过夫妇出外未归,招待郭襄在古墓中住了三天等候。”
活死人墓中原本哪来的侍女?
不难猜测,那是杨过和小龙女夫妇二人收养的女子。
后来黄衫女子登场时,身边也有八位侍女,毋庸置疑,那些女子都是杨过夫妇从五湖四海收养的可怜女子。
甚至有可能是杨过替义父赎罪,跑去白驼山把那帮被困在白驼山的女子给救了出来也不一定。
当然,那些女子具体是从哪来的不重要,至少她们绝不可能都是杨过夫妇的孩子,哪怕史红石称呼黄衫女为“杨姐姐”,那也不能说明什么,毕竟萧峰当年还跟养父乔三槐姓“乔”呢。
(侍女剧照)
顺着原著剧情读下来,杨过夫妇确实不像是有孩子的样子,否则金庸大可围绕杨过夫妇的孩子来创作一部《神雕后传》,如此一来,就能填补了《神雕侠侣》结束到《倚天屠龙记》开篇的空白。
所以杨过为何不要孩子?
旁人看不透,但那甄志丙却多半能洞穿他的心思。
三、杨过的本性
当年“甄志丙事件”发生的那个夜晚,杨过原本就有机会“破案”。
他练功归来之时,恰好撞见了衣冠不整且慌不择路的甄志丙。
此时书中是这么写的:“那道人听到呼喝,奔得更加急了,杨过微一加劲,身形如箭般直纵过去,一把抓住了他肩头,扳将过来,原来是甄志丙。杨过见他衣冠不整,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喝道:‘你干什么?’甄志丙此时已受任为全真教第三代弟子首座,武功既高,平素举止又极有气派,但不知怎的,此时竟满脸慌张,说不出话来。”
如此这样杨过都看不出什么问题,那后来他见到姑姑也衣衫不整,甚至小龙女还明确提到自己手臂上的守宫砂不见了,那他总该将两件事联想在一起了。
别说杨过不知道守宫砂是何意,当初李莫愁杀进活死人墓时,就在他面前提到了这守宫砂的含义。
所以杨过此时居然联想不到那些不好的事,只能说明一件事,杨过这小子其实单纯至极。
你别看他为人轻浮,见了美人儿就想撩,其实他是那种看似花心,实则单纯的人。
所以他从来都没有对小龙女有半点非分之想。
(甄志丙剧照)
甚至后来小龙女在重阳宫当着甄志丙以及在场群雄的面提及那晚的遭遇时,杨过也没有半点情绪波动。
为何?不是他不在乎,而是他不懂啊!
就好比当年的郭靖和黄蓉,他们还说孩子是从臂窝里爬出来的,所以自幼没了父母的杨过又如何懂得这些?
小龙女也是个内敛之人,自然不会主动提及此事,后来的他们依旧相敬如宾,至死也没生下一儿半女,只收了些古墓侍女传承古墓派,也就说得通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