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真实的凡人修仙,不过斗闲二字》发出后,
一些朋友对丘处机祖师(丘祖)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希望我能多讲讲。
既然大家有这份好奇,
那我们今天就再深入一层,
聊聊丘祖西行时,
身边一位最神秘、也最关键的人物——他的大弟子,赵道坚。
故事,要从那本看似平淡、实则暗藏玄机的《长春真人西游记》讲起。

一、谜题的开端:一个在途中“早逝”的弟子
公元1220年,丘祖应成吉思汗之诏,以73岁高龄踏上西行之路。
他从众多弟子中,挑选了十八人随行,
其中,大弟子赵道坚(本名赵九古)赫然在列。
旅途漫漫,历时一年有余。
至1221年十一月,当队伍行至赛兰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时,
赵道坚预感大限将至。他对师弟尹志平说:
“我随师在宣德时,就觉得有长眠的征兆,颇为倦怠远行。
后来蒙师父教诲:
‘道人不以死生动心,不以苦乐介怀,所到之处无不自在安然。’
如今我的归期将至,你们要好好侍奉师父。”
数日后,赵道坚示疾而逝。
丘祖命弟子将其安葬于城东的原野上。
一般来说,修行到一定程度,
基本都可以预知时至。
而按常理,赵道坚祖师的故事到此就该结束了。
一个忠诚的弟子,在陪同师父的漫漫长路上,不幸客死他乡。
然而,在这部惜字如金的《西游记》中,
“已死”的赵道坚,其身影却在后面,
又诡异地出现了三次。

二、诡异的“现身”:亡者归来
第一次现身:天窗传书
此事发生在丘祖西行未归之时。
留守在后方的全真道众,遭到恶人妒害,一时间人心惶惶。
某日,留守道观的宋道安正在方丈中白日小憩,
忽见天窗中出现了虚静先生赵公(赵道坚的道号)的身影,
对他说:“有书信至。”
宋道安惊问:“从何而来?”
赵公答:“天上来。”
宋道安接过来一看,只见“太清”二字,
随即赵公隐去。
第二天,丘祖从西域派人送来的书信果然抵达,
信中安抚了众人,道观中的魔事也渐渐消弭。

第二次现身:牵马入观
在丘祖即将返回之际,更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西游记》原文载:
“道众且云:去冬有见虚静先生赵公牵马自门入者,
众为之出迎,忽不见。又德兴、安定亦有人见之。”
不止一处,不止一人,
都看到了“已死”的赵道坚牵着马从观门进来,
待众人惊喜地出去迎接时,
却又瞬间消失无踪。

第三次现身(精神层面):丘祖的点破
丘祖归来途中,特意带领众弟子到郊外,在赵道坚的墓前祭拜。
弟子们商议,想将赵道坚的遗骨背回故乡安葬。
此时,丘祖说出了一句贯穿全文、点破天机的偈语:
“四大假躯,终为朽物。一灵真性,自在无拘。”
(人的身体不过是地水火风假合的躯壳,终将腐朽。但那一点灵明真性,是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拘束的。)
众人听后,这才不再议论。
丘祖的这句话,不仅是安慰众人,
更是揭开了整部《西游记》背后,一个隐藏至深的秘密。

三、揭开谜底:代价、“斗法”与“显化”之能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丘祖的西行之旅,
似乎是一场壮丽的“文化旅游”。
一路欣赏着戈壁大漠的风光,
然后见到成吉思汗,
凭借智慧和口才,轻松地“一言止杀”,
皆大欢喜。
但真实的历史,远比这残酷和凶险。
成吉思汗是动辄屠城灭国的草原枭雄,
其信仰是本民族的“长生天”,怎么可能因一两句话,
就对一个汉人老道言听计从?
自古以来,顶级的政治人物,没这么幼稚。
答案,就隐藏在那些看似平淡的文字背后。
丘祖,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有好奇心的朋友,可以去查查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去世时间)
在西行途中,丘祖一行也经历了数次字面意义上的“斗法”,
并因此元气受损,生了一段时间的病。
那么,他凭什么能在这场凶险的旅途中存活下来,
并最终完成使命?
答案,一部分就在赵道坚身上。
《西游记》全书记载平实,极少涉及神异,
唯独在描写赵道坚的部分,
毫不吝啬地展现了他本人极高的“神通”——显化之能。
所谓“显化”,就是得道之士,
其“一灵真性”可以超越肉体的生死限制,
在不同时空化现出形体,传递信息。
只有把信服武力的成吉思汗在某种程度上降服了,
才换来可以进言止杀的机会。

四、“显化”的世界观:从吕祖到荣格
“显化”并非孤例。
吕洞宾祖师的事迹中,这类故事极多。
甚至到近代,1959年为修建三门峡水库,
在搬迁永乐宫时,竟挖掘出了一座形制为唐代的“大唐吕纯阳祖墓”。
墓中,除了唐代的“开元通宝”,
竟还有北宋的“祥符通宝”和“天圣通宝”,
时间线晚了近两百年。
对此,修行人只会微微一笑:
对于他们来说,死后时不时回人间走一趟,
在自己墓里放几枚后世的铜钱,
也是很正常的。
回到赵道坚祖师,他本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弟子。
传说他早年曾师从马钰祖师,
当时就对马钰说:“我的师父,应该是一位更年轻的道长。”
马钰一听,便指引他去寻丘祖。
而在丘祖门下,他又曾对丘祖说:
“师父,有一门功法您还不会,但我知道谁会。”
于是又描绘了该人的形貌,丘祖一听,
又引荐其向刘处玄祖师学习。
学成之后,丘祖又“毫不客气”地把他叫了回来。
毕竟未来有大用。
与其说是弟子,赵道坚与丘祖之间,
更像是一种“亦师亦友”、共同完成使命的伙伴关系。

他在丘祖身边,参与了许多重大布局。
当然,其本身的身世,也是笼罩了一个很大的谜团,
限于篇幅,我这里没法从他生平讲起,
牵扯到了丘祖为什么拒绝了南宋和金国的邀请,
而最终选择蒙古成吉思汗展开合作。
这里都不便过于展开,
大家可根据赵道坚祖师的姓氏展开联想。
其早逝也与其身世和任务有很大关系。
也正因如此,清代高道闵一得在《金盖心灯》中,
直接将赵道坚尊为“龙门正宗第一代宗师”。
现代研究者还有人质疑,
赵道坚(1221年逝)死在丘祖(1227年逝)之前,
何来传承?
这正是世俗观念的局限。
从修行的角度看,当两者都能跨越幽冥之界,
肉身的存亡,已不是传法的障碍。
而“显化”的媒介,恰恰就在赵道坚那留在异域的遗骨上。
这正是丘祖说“四大假躯,终为朽物”的深意所在——
躯壳虽朽,但可为“信标”;
真性无拘,故能随时感应。
在后续的西行途中,预知天下大势,测算成吉思汗寿数,
乃至达成种种约定,丘祖多少都借助了赵道坚的“显化之能”。

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能力,在《太乙金华宗旨》中已有透露。
而将此书翻译为《金花的秘密》的西方心理学鼻祖荣格,
在研究并实践了“天心”之法后,竟也获得了类似的“显化”雏形。
他曾两次在梦中,精准地预见了一战和二战的爆发与惨状。
第一次是1913年秋,荣格做了一个“大梦”。
梦中,荣格目睹一场洪水淹没了从北海到阿尔卑斯山之间所有的陆地,
接着,洪水的颜色变成红色,像鲜血一样在欧洲大陆上流淌。
这个梦之后的一段时间荣格一直不知道应该如何解释。
直至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惨剧,
使荣格明白自己的梦其实是象征和预示了大战的发生。
后来,荣格秘书安妮拉回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前,
荣格又做过一个可怕的梦。
在这个梦中,
“如倾盆大雨般从天而降的火焰吞没了法国的城市,
并强烈地暗示这一切将在1940年发生。”
这个梦后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
可见,即便未得道家真传,仅凭对经典的钻研,
荣格尚能修出些“东西”。
那么,这些派生出的能力,
在丘祖、赵道坚这样得道高真的手中,
所能发挥出的作用,自然是功德无量。

五、尾声:一个必要却沉重的选择
最终,丘祖凭借这所有有形与无形的助力,
成功劝谏成吉思汗止杀。
此后,蒙古铁蹄的屠刀确实收敛了不少血腥。
无数汉人在蒙古兵马南下杀戮时,
通过拜入全真教的方式,
得以保全性命,为华夏保留了血脉。
凡事一利必有一弊。
与异族的这次合作,
也为全真教后来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但在那个“两权相害”的黑暗时代,
为了保存文明的火种,这或许已是唯一且必须做出的选择。
而赵道坚祖师,这位在历史中“早逝”,
却在另一个维度从未离去的神秘道人,
无疑是这场伟大博弈中,
最不可或缺的棋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