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能吏”陈川平的官场往事:带病工作,骑车出行,是政治明星,也极具争议

北京某知名医院,一中年男子躺在病床之上,面色还有些苍白,手上还挂着吊瓶,看情况应该是刚刚做过手术。不过男子的身份很显然不

北京某知名医院,一中年男子躺在病床之上,面色还有些苍白,手上还挂着吊瓶,看情况应该是刚刚做过手术。

不过男子的身份很显然不简单,因为仅仅是他一人做手术,就有一个专门的护理团队负责照顾他。

不但如此,他的病房自然也不是普通的病房,而是高干病房,做完手术后,他就在病房里听取了工作汇报。

因为他这次出来治病,不单单有护理团队,连秘书、办公室人员都带在身边。

后来,对于男子这样的做法,有人说他揽权,自己都病成那样,还要遥控指挥;也要人说他敬业,带病坚持工作。

但不管怎么说,他生病期间依旧大权在握,甚至是在手术出院后不久,就得到了提拔。

这位男子的身份是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常委、董事的陈川平。

太钢是大型国有企业,此时的陈川平已经是这家企业的主要领导层之一了。

陈川平,男,汉族,1962年2月出生,山西平陆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

陈川平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中,父亲陈天奎曾经是平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据知情人接受采访时表示,“陈天奎是个好人,口碑很好,放在过去,就算平陆的‘包青天’了。”

陈天奎在当地声望颇高,陈家几个孩子也是比较懂事、有家教的。

这是陈家人给当地人的印象,基本属于正面的。

陈家的孩子也都比较有出息,陈川平就不用说了,后来做到了副省级,他的哥哥陈胜平,在北京军区服役多年,后来下海经商,在河北成立秋冶公司,从事钢铁贸易。

他的姐姐曾担任运城市政府副秘书长,另一个姐姐在电力系统工作。

陈川平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小时候是随奶奶生活的,十几岁的时候才回到父母身边。

到了1979年,17岁的陈川平参加高考,考上了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机械系铸造专业。

1982年,陈川平顺利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太原钢铁公司机械厂铸铜工段做技术员,从此开启了他26年的太钢生涯。

到了1984年,参加工作2年后,陈川平就迎来了第一次提拔,他晋升为了太原钢铁公司机械厂铸铜工段副工段长。

3年后的1987年,陈川平更进一步,担任了太原钢铁公司机械厂第二铸钢车间副主任,很快就去“副”,正式成为了车间主任。

到了4年后的1991年,陈川平就已经做到了太原钢铁公司机械厂副厂长的位置上了。

1年后的1992年,他调任了太原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副厂长,很快就去“副”,成为了厂长。

这一年陈川平不过是30岁罢了,刚刚而立之年,已经是厂长了。

到了1994年,陈川平挂职任攀枝花钢铁公司总经理助理,这应该就是去锻炼学习的,挂职不过是半年时间,在同年10月份,他就被提拔为了太原钢铁(集团)公司生产处处长。

很显然陈川平得到了重用,生产处处长这个位置,对于一家钢铁集团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位置,毕竟生产大于一切。

在这个位置上历练一番,晋升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果不其然在1995年12月,陈川平就晋升为了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到了1997年,他再进一步,担任了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常委、董事,算是进入了这家大型国企集团的决策层了。

正是在太钢常务副总经理的位置上,陈川平生病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疾病,是胃癌。

他虽然一直在积极治疗,但从未对外宣扬自己的病情,开头那一幕手术后在病房也要主持工作,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据《廉政瞭望》报道称,陈川平担任副总经理时,与时任企业负责人存在矛盾。

他知道自己的病情一旦公开,肯定晋升无望,因此一直在秘密治疗。

因此当时很多人只知道他生病了,在积极治疗,而不知道他的病情这么严重,竟然是胃癌。

直到2000年,38岁的陈川平出任了太钢集团总经理、党委常委、董事。

陈川平才公开了自己的病情,说是得了胃癌,手术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算是治愈了,但是在此之后,陈川平开始烟酒不沾。

陈川平在太钢的仕途之路走的是顺风顺水,38岁就成为了总经理,已经是这家大型国企的掌舵者之一了。

而且他生病的时候,可以一边治病一边工作,病治好了就直接提拔了,这种情况还是比较罕见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陈川平背景深厚。

谈及陈川平的背景,自然和他的家乡脱不了干系。

长期以来,忻州、吕梁等地为山西政坛贡献了大批干部,以至于官场中有“五台帮”、“吕梁帮”的说法。

再加上陈川平本身就出自干部家庭,家里几乎都是体制中人,还有就是陈川平与原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杜善学,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都是运城老乡,之间走动频繁,关系很是密切。

到了2001年12月,他出任公司董事长,成为太原这一重要国企的“一把手”,真正执掌太钢的全面工作。

陈川平在太钢的口碑还是不错的,曾带领太钢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

2001年12月,刚刚上任董事长不久的陈川平就提出,要把太钢建成全球最大最强最具有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

为此,陈川平将太钢分两期工程建成世界最大的不锈钢企业。

第一期工程的目标是通过技术改造,年产量达到100万吨;第二期工程的目标是年产300万吨不锈钢。

这个目标当年也是备受质疑的,因为要搞不锈钢,单单是技术投资就要上百亿,如果失败了,企业会被巨额贷款和利息压垮。

但面对各种质疑,陈川平还是顶住了压力,向这个目标积极推进。

2002年前后,陈川平曾去日本考察,回来后就借鉴日本高效率的工作模式,精简“40岁、50岁”人员,大量起用年轻人才。

这么做的目的是减少冗员,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裁员,只不过补偿给的是充足的。

但就是这样,这也是一件得罪人的事,但陈川平一上来就让自己夫人内退。

看到陈川平的夫人都退了,其他人也无话可说。正是在陈川平任内,太钢职工从过去的7万减少到3万多。

这其实为太钢后来的飞速发展创造了基础,毕竟职工年轻,干劲就强,年长的职工退休,也算是摆脱了一定的包袱,太钢可以轻装上阵。

主政太钢期间,陈川平也展现了他“铁腕”的一面。

2002年1月1日起,陈川平明令:一吨不合格产品都不准走出太钢的厂门!

在他看来,任由不合格产品流出太钢,无异于默许员工可以心安理得地生产劣质产品,这将使太钢的质量永无改观之日。

2002年8月,太钢生产的276吨不锈钢冷轧薄板和冷轧硅钢板没有达到合格的出厂标准。

陈川平果断决定,当众销毁了这批不合格产品。

可见他出台的规矩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正要做到。

销毁不合格产品这件事情,很多知名企业都做过,当年的海尔也是这么做的,这才成就了海尔集团。

到了2003年3月,太钢150万吨不锈钢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

2004年被正式批复,据说批复的消息传来那天,陈川平很是高兴,不能喝酒的他罕见的喝了一些白酒。

毕竟大力发展不锈钢项目,是他一力推动的,当时集团内各种反对声音众多,陈川平应该也是有一定压力的,国家批复之后,他总算是放下了一个负担。

大约2005年前后,太钢向德国购买大量设备,开始急速扩张的步伐。

据《山西日报》报道,2006年9月29日,太钢新不锈钢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形成了年产300万吨不锈钢能力,成为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

至此,陈川平上任之初定下的发展不锈钢的战略目标,算是达成了。

之后太钢就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当时太钢普通一线炼钢工人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

那可是2010年之前,年入10万已经很不错了,这也是很多太钢职工认可陈川平的原因,毕竟他在的时候,大家日子确实过得不错。

还有便是陈川平还在太钢开启了“百万元重奖科技人员”的先河。

如此重视科技的创新和突破,也是那几年太钢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来随着全球钢铁市场萎靡,太钢也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困境。

利润也开始下滑了,不过这都是陈川平离开后的事情了。

在他主政时期,他的确将一个曾经连年亏损的国有企业扭转成为不锈钢领域的龙头老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陈川平在太钢是做出了一些贡献的,当然在太钢的26年里,他也收获了众多荣誉。

比如他曾获得“太原市劳动模范”、“太原市优秀青年厂长”、“山西省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2008年1月,时任太钢集团董事长的陈川平调任山西省副省长,主要分管工业经济运行、安全生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监管、国防科技工业等方面的工作。

能跨出这一步和陈川平的能力,政绩是分不开的,当然和他深厚的背景也是有关系的。

陈川平做分管安全的副省长的时候,山西频繁爆发矿难,这其实是给他带来很大压力的。

据《南国早报》统计,仅2008年一年,山西就爆发矿难大小11起,其中就包括当年9月8日,276人遇难的襄汾垮坝事故。

针对这种情况,陈川平是怎么应对的?他强力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

计划通过重组整合,使山西矿井数量由以往的2600座减少到1053座,7成以上的矿井年产量实现90万吨以上,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

这个计划其实是很好的,主要就是兼并重组,要把一些小煤矿给关停,要让国企大单位接手生产,这样才可以集中开采,更好的保证煤矿的安全。

当年山西矿难频发,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各种小煤炭作坊多不胜数,安全措施不到位。

其实这些小煤矿主要包括三种,一是规模较小的国有煤矿,二是股份合作制煤矿,三是村办煤矿。

此次煤改,被称为山西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煤改,甚至引发了“国进民退”的大讨论。

从媒改开始,就伴随着各种争议,特别是江浙商人群体极为不满,众多江浙煤老板认为,政府以及山西本地国企,在用低价强行收购自己的企业。

他们曾向上各种反应,试图让山西方面让步,当时,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认为山西煤改背离国务院文件精神,为此致函山西有关方面,要求对其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处理。

甚至有浙商机构表示,如果自身诉求得不到满足,就要把山西列为浙商投资预警区域。

对此,陈川平不为所动,坚持不做任何让步,后来他甚至在会议上直接说道:“我是做企业出身的。好些个煤老板,经商的时间还没我长。用这种小儿科逼迫政府,简直可笑。”

当时陈川平在山西可谓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因为身为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副组长的陈川平,权力远比其他副省长大。

中小煤矿被大企业兼并时,收购价格怎么算?

陈川平在其中发挥着巨大影响。他稍微动点脑筋,就能发大财。

这里面牵扯到的利益是巨大的,陈川平甚至是批几个条子,说几句话就是上千万的差价。

不过从后续的调查来看,陈川平并未在这上面谋取利益。

到了2010年,陈川平调任了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开始他主政一方的官场历程。

这一年陈川平不过是48岁,已经是省委常委,省会城市的“一把手”了,这个时候的他可以说是前途无量,是山西有名的“政治明星”。

上任后不久,陈川平就提出“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口号。

按照他的要求,太原要以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和“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为重点,实现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

为此,陈川平在太原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搞城市绿化工程;二是抓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

据媒体报道,根据当时的资料显示,陈川平提出以城区和东西山绿化为重点,推进城乡生态建设。

在城区大规模、高密度植树造林。

其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

在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方面,陈川平则提出,新建城南污水处理厂、晋源污水处理厂、汾东新区(小店区和经济区)污水处理厂,完成杨家堡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太化南堰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

可以说陈川平在太原还是想要做一些实事的,也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但当时太原官场比较复杂,陈川平的前任是申维辰,他从2006年至2010年,担任太原市委书记。

在此期间,太原多名规划局官员因涉嫌贪腐落马被调查,还发生过涉及60多名官员的窝案。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摆平官场里的各种关系,耗费了陈川平大量精力。

陈川平主政太原后,曾在私下抱怨过,在政府想做点事情,远没有在企业的时候得心应手,因为各种斗争不断。

比如,陈川平曾亲自处理一起小区供暖故障,在现场办公会上,市政部门负责人说需要三天才能修好。

陈川平对此极为不满,他当场把太钢集团负责供暖的负责人找来,问他多久能修好,太钢的人说一天就能修好,之后陈川平就拍板把这单活交给了太钢的人来做了。

按理说这是好事,市委书记亲自出面解决问题,当然是越快越好,不行就退位让贤。

但是官场从来不是如此的,在这次事件之后,就有人向上举报和告状,说市委书记陈川平利用职权给老单位捞工程做。

陈川平对此十分生气,甚至后来在会议上拍了桌子。

还有便是主政太原时期,陈川平的搭档和其也不太对付,两人虽然没有公开翻脸,但不和也不是什么秘密,甚至私下里陈川平直接抱怨,搭档没有摆正位置。

再加上陈川平主政时期,太原绿化工程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涉及庞大的改造资金,但市政工程大多是外地企业中标,因而频遭本地企业诟病。

因此,陈川平在太原是做了一些实事的,只不过这些事情并未尽全功,后续并未出太大的成绩,当然他是给太原打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的。

陈川平是公认的“能吏”,他年轻能干,几乎在每个岗位上都能做出一定的成绩,这其实是很难得的能力。

当然长期的“一把手”的经历,也让其养成了作风霸道、强势的个性。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他一言而决,在太原担任一把手的时候,太原市公安局局长,接连换了三人,才让其满意。

其主政时期,第一任太原市第一任公安局长是苏浩,这位和“你懂得”关系密切,在山西官场人脉深厚,在太原市公安局几乎是一手遮天。

但就是如此,陈川平依旧对其不喜,甚至几次在会议上公开批评苏浩,让其下不来台。

后来苏浩陷入“私生子”风波,虽然被证实是诬陷,但仕途也受到了影响。

当时陈川平并未保下苏浩,而是顺水推舟让其离开了太原。

陈川平“修理”苏浩的事,让太原官场里的人都说,陈川平可是什么人都敢弄!由此也可以看出,陈川平的强势霸道。

苏浩调离后,新上任的局长李亚力同样未能讨得陈川平欢心,并在一年后,因为其子酒驾被免职。

此时的陈川平,力主由自己的平陆老乡柳遂记接任公安局长。

一名当地人士介绍,柳遂记在官场口碑极坏,多年来都有人通过各种形式在举报柳的问题。

柳遂记最终走马上任后,太原许多人都对陈川平颇有微词:“尽管柳遂记是你的老乡和亲信,也不能这么偏袒吧!”

虽然在公安局长的人选上,很多人对其颇有微词,但当年其“清廉”形象还是深入人心的。

比如在住房问题上,陈川平住的房子是他在太钢担任处长的时候,分配的房子。

后来实行房改,陈川平买下了该套住宅。

之后他成为太钢的一把手、山西省副省长、太原市委书记,都是有机会搬到更高档的地方居住的,但是他一直没有动。

还有便是,其在太原主政的时候,曾推行公共自行车项目,他自己就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班。

陈川平的落马的诱因,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山西前首富张新明为自保供出陈川平;一种说法是由于老乡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被查牵出;还有一种说法是陈川平涉嫌插手太原水厂改造项目。

在2014年6月19日,中纪委宣布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严重违纪被查。

据媒体报道,当时还在任太原市委书记的陈川平听到该消息后“脸色大变”。

由此可见,陈川平很可能是因为令政策被查而被牵扯出来。

陈川平和令家兄弟的关系是众人皆知的。

据媒体报道,2012年3月18日凌晨4点10分,一辆黑色法拉利跑车行至保福寺桥东辅道时,失控撞到桥体南侧墙壁及另一侧护栏后解体。

车上三人被甩出车外,一人死亡两人重伤。

死者为令某某年仅24岁的儿子令谷,当时正在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

而该法拉利跑车系山西省委原常委、太原市委原书记陈川平所送的“礼物”,买车费用挂在山西省一家龙头钢铁企业下属单位账面上。

后来调查发现陈川平这家伙贪腐的数额并不高,但是他很多时候办事打的都是企业的名义。

2014年8月23日,陈川平在任上被查落马。

2016年12月,陈川平被判有期徒刑6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对陈川平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最终查明了陈川平的贪腐轨迹从2008年一直持续到2013年,总计5年的时间,他贪了91万元。

副省级干部,贪腐数额不到100万,说实话这个数字,比一些动辄上亿的家伙强太多了。

当然,陈川平不单单是有贪腐的问题,在主政太钢的时候,在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他违规擅自决定并直接指挥子公司太钢进出口(香港)有限公司在境外进行大量期货交易,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折合人民币9.0714983612亿元。

陈川平是个能做事的人,这个人的被查被判,其实是极富有争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