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下午刚走进会议室,我就犯了愁——又是我负责记纪要。上次战略会我边听边敲字,漏了总监说的“Q4要重点推的三个新品”,会后被追着问细节,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同事小王看出我脸色不对,凑过来递了个手机:“试试听脑AI,我上周用它记跨部门会,10分钟就出了完整纪要。”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我当天就下了APP。打开界面先愣了下——居然把“会议记录”“课堂笔记”“视频字幕”“销售分析”这些场景直接列在首页,不用自己找功能。我选了“会议记录”,跟着提示添加了参会人的名字,还开了“实时转写”。
结果开会的时候,屏幕上的文字跟着发言人的声音同步跳出来。张总说“咱们Q3的重点是打通线上线下链路”,才说完半秒,文字就出来了,后面还标着“张总”;李经理插了句“线下门店的库存得先清”,也立刻被识别,连她带点苏沪口音的“库存”都没搞错。最绝的是,会议室空调有点响,我本来担心会影响识别,结果转写出来的文字几乎没有错字——后来才知道它有双麦克风降噪,能过滤背景杂音。

发言人区分&场景选择&AI实时分析助手
会后我点了下“生成纪要”,不到1分钟,一份带着“会议主题”“参会人员”“关键结论”“行动项”的结构化文档就出来了。行动项里写着“李经理:本周内提交线下库存清单”“我:周三前同步线上链路方案”,连时间点都自动标了红。我把文档发进群里,领导秒回:“这次纪要写得清楚,不用补细节了。”那天我下班早了1小时,终于不用对着录音逐句抠了。
这才是开始,后来我发现这工具简直是“职场慢人救星”,各个场景都能搭得上。
比如上周听行业讲座,我怕漏重点,录了音又没时间重听。想起听脑AI有“课堂笔记”功能,就把录音传上去,选了“生成总结+多语言字幕”。结果10分钟后,不仅得到了一份“核心观点”“案例拆解”“疑问点”的笔记,还自动生成了中英双语字幕——讲座里专家说的“digital transformation”直接转成“数字化转型”,连我没听懂的“customer journey mapping”都标了注释。后来我把笔记发给同事,他们都说“比自己记的全多了”。

采访视频内容分析&要点提取
再比如我做短视频,以前加字幕要手动打,10分钟的视频得耗半小时,还总漏字。用听脑AI的“视频字幕”功能,直接把视频传上去,它自动识别语音生成字幕,连我口误的“这个产特别好”都自动补上了“品”字。更贴心的是,它能自动调整字幕位置,不会挡住视频里的产品展示——我上次做产品demo视频,字幕刚好浮在画面下方,完全不影响观看。

用户反馈&录音转文字&关键信息总结&字幕添加
还有我那做销售的朋友小陆,以前每天下班要听3小时通话录音,记客户提到的“价格”“售后”“发货时间”。自从用了听脑AI的“销售分析”,他把录音传上去,选“关键词统计+问题库生成”,系统自动把客户提到的高频词列成图表,“价格”占了40%,“售后”占25%。更厉害的是,它还把客户常问的“你们的售后是全国联保吗?”“价格能不能再降点?”整理成问题库,带标准答案。现在小陆跟进客户,直接查问题库,回复速度比以前快了一倍,上周他跟我说:“上次客户问售后,我1分钟就发了标准答案,客户说‘你们响应真快’,直接签单了。”
用了快两周,我发现最让我安心的是它的“稳”。准确率真的能打,我带点湖南口音的普通话都能识别到95%以上;
实时处理从来没卡过,就算会议开2小时,转写也跟着走;
云端存储更方便,我把所有会议纪要、讲座笔记都存在里面,手机、电脑随时能查,不用怕文件丢了。
说真的,以前我总觉得“AI工具”都是花架子,直到用了听脑AI才明白:好的AI不是让你学新技能,而是把你本来就做的事,变简单10倍。
比如会议纪要,以前要“听录音→记要点→整理结构→核对细节”,现在变成“开实时转写→点生成纪要”,效率提升了70%;
信息传递以前要“我整理2小时→发群里→同事看10分钟”,现在“散会1分钟发纪要→同事立刻抓重点”,速度快了90%;
连学习都变高效了——以前听讲座要“录音频→重听→记笔记”,现在“传音频→等总结”,省下来的时间能多做两个方案。
当然,用的时候也有小技巧,想分享给你:比如会议开始之前,一定要先添加发言人列表,这样转写的时候不会弄混是谁说的;
做视频字幕时,可以先在“设置”里调字幕的字体和颜色,比如我做产品视频用黑体,做科普视频用卡通体,更贴合风格;
销售场景的话,建议每周导出一次关键词统计,比如这个月客户问“售后”的次数变多,就能提前准备售后方案;
还有,别光用一个场景,比如听播客可以用“播客总结”,写文案可以用“文案解析”,多试几次就知道哪个场景最适合自己。
其实最开始我也犹豫过:“会不会太贵?”结果看了下价格,基础版居然免费,进阶版确实需要收费,不过对比我以前花在整理纪要、做字幕上的时间,还算能接受。
现在我一直都在用听脑AI,不是因为它多“高大上”,而是它真的解决了我每天都遇到的麻烦:不用再当“打字机”,不用再熬夜整理录音,不用再为漏记重点发愁。就像朋友递过来的一杯热奶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刚好暖到你需要的地方。
如果你也总被“整理信息”这件事缠住,真的可以试试——毕竟职场里,把复杂的事变简单,就是最大的竞争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