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广州因为全运会实行单双号禁行政策,从11月6号到11月20号,按车牌尾号“单号单日,双号双日”通行,外地车直接禁止通行。
有网友表示很不方便,也有网友拍手叫好,直言:“道路像用了开塞露一样通畅,也不塞车,要是以后都这样就好了!”

(源自小红薯)
可以理解网友们的心情。像广园快速,1小时起步的车程缩短到30几分钟,天还没黑就到家了

(源自小红薯大可爱)
连拥堵排行榜赫赫有名的内环路也变绿了,简直“跟过年一样!”

(源自小红薯
WANYU

)

(源自小红薯)
不过,限行政策结束后,这种愉快的局面又没有了。
Part 1
广州之堵
广州的堵是出了名的,涵盖各个区域,像环城高速、黄埔大道、内环路常年堵车,极大地影响了通勤效率。
看看这个排行榜,你走过哪条路?

(源自百度地图数据)
而且,打工人上下班的时候最为最为重灾,导航的路红到发紫。之前有一次我试过怕迟到打车回公司,结果比我坐地铁还慢半小时。



(源自小红薯顺菜拌面)
实在不想面对解禁后的大塞车场面,真想问问,为啥咧?
PART 2
广州为什么会这么堵?
而导致这种局面,最主要的是规划的问题,
广州作为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老城市,主城区主要包括荔湾、越秀、天河、海珠、白云,
其中越秀、荔湾、海珠西是比较早规划的,下文简称老城区,天河、白云黄埔番禺等简称新城区。
大概80年代左右,中山八路人民东路等老越秀区内的城市规划道路已经形成。

(源自网络公开资料)
那时候,交通大都是自行车,怎么都够人通行了
建完道路建房子,也没想着留出空位来扩建,更没想到是十年后广州有这么大的变化。
现在平均3人一台小车,两人一台电鸡的时代,vs老城区的窄路,可不得排着队通行啊

(广州北京路,源自网络)
说完老城区,看看新城区,像白云,天河,这些区域规划比较晚,能考虑到车量问题建宽马路,但是因为受城中村限制,道路规划都是打补丁,这边建一条,那边建一条,导致车道不连贯,主干道多,次干道少
这就像一张渔网,要主次干道相互搭配才能编织成一张完整的交通网,而主干道和次干道越多,这个网就越密。

(源自小红薯)
从下图这组数据可以看到,广州的路网密度在全国排名仅排第十,很一般。
其中核心区天河区的路网密度仅为7.3,远低于深圳核心区福田的12.1。

(源自网络公开资料)
我们对比一下深圳福田区、厦门思明区、成都和广州道路图,大家自行感受一下
这是深圳的,

这是厦门的

这是成都的,

这是广州的

(源自网络公开资料)
广州的大动脉是Ok的,但是支路少。
而路网越密集,交通的可选性就越多,也就是导航常说的那句“已为你找到更优路线”
以深圳福田区举个例,我要从a去到b,有十几种选择。

而路网不密集,我的选择就少,像天河区的ab点通行路线,我只找到了八条,一旦遇到堵车情况就比较被动。

其次、非机动车道不足也有一部分原因
广州暴增了这么多电鸡,没有车道走只能去机动车道开,影响通行效率。
全市主次干道非机动车道设置率仅为32%,低于北京95%、上海90%的水平。
而且,在广州中心城区,主次干路的非机动车道中有84%的宽度不足2.5米,而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要求,“自行车道最小宽度不应小于2.5米”
说白了,广州就是路太窄了,太少了,车又多,高峰期的时候根本不够用
看看下图,非机动车道本来就不足2.5米,护栏还往里占了一格,骑电动车走也得保持高度紧张。

(广州黄埔大道旁,源自小红薯)
对比同样是超大城市的北京,非机动车道就做得很人性化,有两车道,还分别有不同的功能。要是遇到会车也不带怕的。

(北京平乐园,源自小红薯)
深圳非机动车道宽度也足够

(深圳金光华,源自小红薯)
最后就是管理方面,交通信号灯未结合车流高峰平峰时间段调配,对机动车路边违停、违章行驶、龟速行驶处罚力度非常弱,管理部门还是太心软了
像这种,路边违停占用非机动车道,外卖小哥只能自己“拼出一条血路”,更加加剧了主干道的堵塞。

(源自小红薯)
规划考虑不周,车多、路窄、路网不密集,自然会导致塞车,这也是广州常年拥堵的原因。
PART 3
广州还有没有机会改善
广州的路,还有没有机会改善?
当然有。
目前大量旧改都在进行中,旧改意味着拆掉重建,肯定会重新规划好新路。
像深圳福田、南山,经过重新的规划改造,城市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大冲村旧改,不仅改善了城市面貌,提高了交通效率,还带来了新的商业,万象天地。

(南山区大冲村旧改,源自小红薯)

(源自小红薯)
回望广州,现在许多旧改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旧改之后,也会给附近居民带来新的变化。
就以天河区吉山村的旧改为例,旧改结束后,预计会释放三条路,横的三条,纵的一条。


海珠区片三滘旧改,规划未来横纵都多了三条路,这样下来,街坊邻居的出行会更方便。


不过也有问题。
新建道路归新建,但是很多道路的规划还是偏窄的。
比如一些近期的城市规划道路,还是按照之前的标准,而现在,许多人考虑用电鸡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政府部门,开发商在规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新一代群众出行的需求,规划道路的时候考虑一下给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留有足够的位置,如果道路不宽,又跟机动车抢道,那新城也依然会交通混乱,毕竟,广州可是电鸡大城。
简单来说,广州的路,还需要设计宽一点。
最后,你有什么好建议的,欢迎评论补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