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旧址限时开放,等你打卡

对于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6号,很多老沈阳人都有着太多的记忆,因为门口的牌子写着下面的内容。但是这里也是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

对于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6号,很多老沈阳人都有着太多的记忆,因为门口的牌子写着下面的内容。但是这里也是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的旧址,沈阳人亲切地称这里为“老辽博”。

作为东北人很多人还是知道汤玉麟是谁的,作为在奉天公馆最多的大帅,这只是其中一栋,但是是最出名的。这座汤玉麟公馆,始建于1930年,因"九·一八"事变导致工程延期至1934年竣工,由德国工程师设计、中华冯记建筑公司承建,采用罗马式建筑风格。该建筑群占地约2万平方米,主楼含地下室及地上三层,内部设有40间互通房间和拱形多功能大厅。建成后汤玉麟未实际居住,1934年被日军改为日伪博物馆使用。1949年后成为东北博物馆馆址,1959年更名为辽宁省博物馆,也成为了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2004年辽宁省博物馆迁至新址后,建筑开始实施"修旧如旧"的修缮工程,拆除后期加盖的展览楼,恢复原有立面布局。后为沈阳市政协使用,200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市政协已经搬家了,这所接近于百年的建筑得以映入大众眼帘。10月1日-8日,“老辽博”重新开放,变身为文旅打卡点,以“遇见老辽博——老地方好时光”为主题,给沈阳市民和外地游客献上一场集历史、艺术、非遗、潮玩与沉浸式体验于一体的文化盛宴。

这个博物馆的位置就在南市场附近,坐地铁到南市场下车步行就可以到达。

博物馆正门对面有意思的商家。

这个博物馆只开放了一楼,没有卫生间,于是这种移动卫生间出现了。

外边和平区咖啡一条街特有的垃圾桶。

在院子里有很多非遗手工,像瓷画,微雕,糖人等。

只开放了一楼区域,以上楼层未开放。

一楼特设“国宝沉浮录——杨仁恺专题展”,通过珍贵影像与实物,讲述杨仁恺先生守护国宝的动人故事。

本次活动还设有夜场,将“老辽博”打造成城市夜经济新场景。

晚7时,“老辽博”点灯仪式开始。楼体投影秀点亮历史建筑,如梦如幻的庭院灯光与夜间市集交相辉映,为沈阳的夜经济增添一抹亮色。

旗袍秀也是夜场活动的亮点之一,“老辽博”庭院的中央步道变成秀场,“老、青、童”三代模特身穿不同样式的旗袍,共同展示东方美学的代代延续。

此次活动一直到8号,所剩不多,还没有去想去的可以进入易游沈阳小程序预约。但是提醒一下大家,想看建筑本身内部情况的可能要失望了,因为主楼只开放了一楼,这次主要是展览和非遗文创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