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民办从教育机构变盈利机构,学费涨至一年 15 万,可毕业生回本难还易失业,为啥学生考上了也拒绝去报到?

2025年新生入学潮即将开启,可没想到,一则消息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根据媒体报道,2024年全国至少有50所学校出现大

2025年新生入学潮即将开启,可没想到,一则消息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根据媒体报道,2024年全国至少有50所学校出现大规模新生拒绝入学的情况,广东、江苏、山东等人口大省均出现大量学生“放弃入学”的现象。尤其是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当地的白云学院有1477名学生考上后未到校报到,这一情况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年,广东省为招到更多学生,连续三次下调本科录取分数线,可即便如此,仍有大量民办大学招不到学生,很多专业的缺额率甚至高达90%。看到这一“魔幻”景象,不少家长百思不得其解:孩子明明考上了大学,为什么却不去呢?其实,只要弄清楚背后的真相,你就会明白——真正“疯狂”的不是孩子,而是那些一味逐利的民办高校。根据多家媒体报道,2025年以来,全国多所高校学费大幅上涨,平均涨幅高达10%。其中部分省属高校,如云南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部分专业一年的学费直接上涨了500至2000元不等;华东理工大学更为夸张,2025年新学期的学费暴涨54.5%。

至于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费更是以1万、2万的幅度上涨,如今每年学费的“底线”已达10万元;上海某所民办学校的学费,更是突破了每年15万元的大关,引发全国关注。而且,这些并非个例。据了解,2025年以来,国内不少民办高校的学费均突破了3万元大关。按四年学制计算,再加上四年的生活费、杂费等其他开支,若孩子考上这类大学,家庭直接要消耗高达20万元的存款——这几乎是很多二三线城市普通职工不吃不喝3到4年的全部工资。这哪里是办教育?简直是造了一台“印钞机”!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一脸茫然,他们不解:为什么学费上涨如此迅猛?难道高校在拼命“捞钱”?经过查证,学费上涨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学校办学成本上升。这些年物价持续上涨,大学的各类开支也水涨船高。比如十几年前,8块钱能吃到一份快餐,现在要15块钱才能买到同样的食物。此外,现在高校很多专业需要采购专业设备,像医学院的核磁共振仪,一台成本就高达上千万元;还有部分优秀教师的引进,他们一年的薪资就需要几十万元。这些成本叠加,最终只能由家长承担。第二,财政支持跟不上学生增长速度。随着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2025年我国一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是10年前的两倍,更是20年前的整整六倍。当学生人数大幅增长,财政支持明显力不从心——如今土地财政收紧,全国各部门资金紧张,各大高校更是教育资金裁撤的重灾区。当国家补贴减少,不少学校便开始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公办学校还好,有国家兜底;可很多民办高校就没这么幸运了,为了创收,它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有的把食堂外包赚钱,有的把校园物业推向市场外包,还有的将图书馆、体育馆按小时收费对外经营。这种资本化运作模式,让学校从教育机构彻底变成了盈利机构。当办学重心转向“赚钱”,如何获取更多收益,就成了不少民办大学的核心目标。思来想去,“涨学费”成了他们的“最优解”——一个学生一年多收1万,10个学生就是10万,1000个学生就是1000万,这简直是暴利生意。

或许有人会问:招这么多学生,有足够的老师授课吗?答案很简单:学生太多,就开设大量新专业,比如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电池等热门领域。不管师资力量是否充足,先把学生招进来再说。他们只在乎招生数量,却不为学生后续的就业问题负责。当所有民办大学都秉持这样的办学思路,大学就彻底沦为了“名利场”,“教书育人”也变成了一门生意——这正是高校学费大幅暴涨的根源。其实,学费上涨本身并非无法接受,只要上大学的“回报率”足够高,家长们依然愿意付出。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供一名大学生几乎要耗尽一个家庭的全部收入,但仍有无数家长挤破头让孩子读大学。为什么?因为在那个年代,孩子只要顺利毕业,很快就能带领整个家族改变命运——那时的大学生,真的能跨越阶层,让家庭走向富足。可现在的情况呢?中国本科生毕业后,月薪超过6000元的仅占40%;在武汉、长沙等省会城市,大学毕业生的月薪普遍只有3000至5000元。按前文提到的“民办大学四年花费20万元”计算,一个家庭供孩子读完大学,孩子毕业后不吃不喝,至少需要5年才能“回本”——这还是建立在“顺利找到工作”的前提下。如果读了“天坑专业”,毕业即失业,那“家里蹲”几乎成了必然。当学校把教育当成一门生意,不知他们是否想过:这门“生意”对家长和学生来说,多久能回本?又是否值得投资?从纯商业角度看,现在国内读一所没名气的民办高校,就是高风险投资——当投入越来越大、收益却越来越低,这门“生意”被抛弃,也就成了必然。

所以,不是现在的孩子“太傻太天真”,而是他们活得更清醒。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懂得如何避免“踩坑”。在此建议所有家长,孩子报考大学时,一定要仔细查询学校的口碑、师资和就业率,否则等孩子毕业后面临“啃老”,再后悔就晚了。## 网友观点- 网友@奋斗的阿杰:“我家孩子去年考上了一所民办本科,一年学费3.2万,加上住宿费、生活费,一年至少要5万。孩子说‘毕业后月薪可能才4000,读四年花20万,还不如先去学门技术’,最后果断放弃入学,现在在汽修厂当学徒,每月还能赚3000多。”- 网友@玲子妈妈:“之前帮女儿看民办学校,发现很多新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连实验室都没有,老师还是刚毕业的硕士生。花这么多钱让孩子‘混文凭’,不如选个公办专科的好专业,至少就业有保障。”- 网友@逆流而上:“我就是民办大学毕业的,当年学费2.8万/年,学的‘新能源材料’,毕业找工作时发现,企业要么要985/211的学生,要么要有经验的技术工,我们这种民办毕业生根本没人要。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当初真该听父母的,选个公办学校。”- 网友@老周聊教育:“民办高校涨学费可以理解,但不能‘只涨学费不提质’。如果师资、设备、就业服务能跟上,家长愿意买单;可现在很多民办学校只顾圈钱,把教育当成‘一锤子买卖’,被学生抛弃也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