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王朝兴衰】天京城内王满为患!洪秀全滥封二千七百王,金印泛滥如何掏空太平天国?

1851年寒冬,广西永安州城内,洪秀全颤抖着将五方金印交到杨秀清、萧朝贵等五人手中。此刻,太平天国仅有六位王爷——天王洪

1851年寒冬,广西永安州城内,洪秀全颤抖着将五方金印交到杨秀清、萧朝贵等五人手中。此刻,太平天国仅有六位王爷——天王洪秀全统摄全局,东王杨秀清节制诸王,西、南、北、翼四王拱卫中枢。

封王大典上,南王冯云山亲手刻制的印章闪耀金光,象征至高权力。

十三年后,当清军攻破天京,被俘的昭王黄文英在供状中写下惊人数字:太平天国的王爷竟达2700余人!天京城内“王爷满地走,一抓一大把”,刻印工匠昼夜赶工仍追不上封王速度。

01 封王失控:从尊贵爵位到“三点水小王”

太平天国初期,王爵制度森严有序。1851年永安建制时,王爵分为三等:东王、西王位列一等,南王、北王居二等,翼王石达开为三等。此时封王者仅六人,每人皆具经天纬地之才。

东王杨秀清执掌“节制诸王”大权,西王萧朝贵统领最精锐的“西殿老兵”,罗大纲、林凤祥等猛将皆出其麾下。一枚金印便调动千军万马。

天京事变成为转折点。1856年,诸王内讧,杨秀清、韦昌辉相继被杀。为牵制石达开,洪秀全竟破例封两位庸碌兄长洪仁发、洪仁达为王。

自此封王闸门大开。1859年后,洪秀全为安抚各方势力,先封洪仁玕为干王,又陆续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封王。到1861年,已有名号王爷达235人,包括听王陈炳文、堵王黄文金等战将。

最荒唐时,洪秀全为广东同乡“批发”王爵——只要来自两广,皆可封王。甚至捐粮草、养马匹者亦得王位。王号耗尽后竟在“王”字旁加三点水造新字,民间讥为“小王”,列王成了最低等王爵。

02 五等王爵:权力金字塔与兵力真相

据黄文英供述,太平天国后期将王爵细分为五等:

* 一等王:执掌朝纲的权柄者

东、西、南、北四王及翼王、干王位列此等。杨秀清全盛时期掌控四万天京守军及全国兵马调度权。1857年石达开率二十万精兵出走,足见其势力。

* 二等王:拥兵自重的方面统帅

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等属此列。陈玉成任前军主将时,麾下精兵逾十万,横扫皖北;李秀成1860年收编石达开旧部后,拥兵号称百万(实际战兵约二十万)。

* 三等王:能征善战的猛将

康王汪海洋、堵王黄文金、听王陈炳文等善战之将在此阶。各拥兵万余至数万不等,如1862年听王陈炳文率三万余人死守杭州。

* 四等王:虚衔居多的荣宠者

恤王洪仁政(洪秀全堂兄)等为代表,多任闲职或地方守备,兵力仅数千。

* 五等列王:卑微的“印章消耗者”

最低等王爵无封号,统称列王。天王府仓管徐朗封驸马列王,丹阳守将金友顺、句容守将方成宗等皆属此列,兵力不过数百。更有卖春药的刘得功封挺王,水路商贩唐正才封航王,王爵彻底贬值。

03 兵力虚实:六十万大军背后的困局

1853年定都天京时,太平军号称拥兵六十万,实则能战精兵仅六万。核心为两广“老兄弟”数千及湖南矿工四五万,余者多为武昌裹挟的新兵。

杨秀清推行“精兵制”:一军编制13000人中,仅2500老兵参战,新兵只做粗活。这解释了为何北伐仅派2万精锐,西征初期限八九千人。

诸王兵力膨胀反成祸根。1860年代,陈玉成、李秀成等拥兵自重:李秀成在苏南自设“护王府”,拒交苏州税赋;李世贤在江西截留粮草。

更致命的是洪氏亲王集团。洪秀全封族亲九十余人为王,如巨王洪和元(洪仁发子)、定王洪钰元(洪仁达子)等。这些王爷无战功却占重兵,忠王被迫以“让城别走”之策苦谏,遭天王怒斥。

04 历史镜鉴:滥封王爵如何拖垮天国

细察太平天国王爵演变,可见三大致命伤:

其一,封王失据瓦解军心。老将李秀成痛陈:“无功偷闲之人,各封王爵,将士不服”。当养马夫与浴血悍将同称王爷,赏罚制度彻底崩塌。

其二,兵权分散贻误战机。1861年安庆保卫战时,陈玉成急调兵马增援,却因数十王爷各自拥兵观望,终致要塞失守。湘军将领曾国荃叹:“贼中王太多,事权不一,此其败征也”。

其三,冗员耗尽战略资源。2700余王需配王府、仪仗、俸禄。苏州城内忠王府“琼楼玉宇如仙境”,而前线士卒缺粮断炊。天京陷落前,守城列王刘得义竟因粮饷被克扣率部降清。

1864年7月天京城破,王府金印在烈火中熔为铜块。被俘的列王徐朗蜷缩在湘军囚笼中,他昔日掌管的天王府粮仓已化作焦土。而在江西流亡的干王洪仁玕,怀中仍揣着《资政新篇》——那套从未实现的爵位改革方案。

当洪秀全把王爵当作糖果撒向人群时,太平天国的权力体系早已蛀空。从六王同心到二千七百王离心,这场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农民起义,终在自我馈赠的王冠重压下轰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