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冷战时代,还是如今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英国作为孤悬海外的传统海权国家,一直对干涉陆权国家在地缘问题上的热点事务,有着极高的热忱。

这不只是因为英国在霸权旁落的过程当中,对于自身在新秩序当中的“定位”存在错误认知,更是因为其与美国在防务上的高度捆绑。而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进一步推进,英国在涉华议题上的立场,也出现了巨大改变,一些英国军方的高级将领,甚至一度把与中国开战挂在嘴边。
01.英国打算同时与中国和俄罗斯开战?
据英国媒体《每日邮报》报道称,英国陆军前总司令帕特里克•桑德斯上将日前表示,对于如何应对与中俄两国爆发战争,英国国防部已经制定了相关计划。

在报道中,桑德斯还假定了其中的一种“场景”,声称这次英国“以一敌二”的战争,极有可能由印太地区的“大规模对抗”开始,诸如中国启动武力统一,这将吸引美国在欧洲地区的剩余军事力量。
在这一时刻,桑德斯认为,奉行机会主义的俄罗斯,极有可能会对北约的“某些领土”采取行动,例如波罗的海地区,又或者是斯瓦尔巴群岛。
如果在这一事态当中,北约无法应对“侵略”,那么这就意味着北约自身的“终结”。桑德斯强调,如果想要避免这种状况发生,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迅速“重新进行武装”。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卸任前夕,桑德斯也着重提到,英国的“防御战略”不止应主动将区域局限在欧洲,因为英国不止受到了俄罗斯的威胁。
彼时就有英国媒体认为,桑德斯的表态是在暗示,英国受到了印太地区来自中国的“威胁”。如今距离他卸任不到一年,桑德斯索性就“不演了”,点名道姓一般地将中俄威胁并列,目的就是为北约的集体性扩军而“背书”。
02.背后体现出了什么潜台词?
实际上,从桑德斯的表态上我们能明显发现,他已经将中国视作是与俄罗斯一样的“战略威胁”。尽管与前几年,欧盟炒作的“中国援俄论”不谋而合,但其内核还是有些不同,背后的真实目的,恐怕也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第一个层面,便是实现北约诸多国家心心念念的“亚太化”。虽然上一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曾表示,北约组织不会进入亚太,但新一任秘书长吕特却完全推翻了这一承诺,着手于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深化单方面接触,英国也早早地宣布了在日本安排“常驻舰队”。
同时,尽管北约并未在亚太地区进行集体性的行动,但其诸多成员国“组团”进入南海地区举行联合军演,已经成为常态,介入中菲南海争端的态势愈发热烈。

第二个层面,英国想要效仿冷战时代的固定做法,以意识形态为导向,将中俄视作是“同盟”来看待,进一步挑起新一轮的阵营对抗。因为只有军备竞赛开启,英国才可以借着这一股“节奏”,来逼迫所有盟国,主动提升军费开支的GDP比重,减轻英国自身在防务上的压力。
而鉴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思潮,在欧洲实现“自强”之后,势必会主动减轻美军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将会降低美国对欧洲的政治影响。

在这一前提下,过去存在感较低的英国,就具备了与受到欧盟掣肘的法国,来争一争欧洲“领头羊”的资格。英国看似是着力于亚太与东欧,实际上还是在为打造以自身为核心的“体系”而努力。
03.中国应该怎么办?
站在中国的角度上来说,对于英军上将的表态不可不警惕。因为从纸面实力来说,英国海军已经能凑出两个拥有远洋部署能力的航母战斗群,且均配备了F35B隐身战机。虽然没有固定翼预警机,但也已经对目前的解放军海军形成了“代差”。
同时,对于北约的“亚太化”企图,中国也应该早做打算。过去几十年时间当中,中国一直着眼于在台海背景下,假定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周遭诸多美盟友国家,同时爆发冲突,并且基于此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区域拒止”体系,能够对潜在的干涉军形成有效威慑。

但与此同时,鉴于美国自身也是北约成员国,加上有英国这样的左膀右臂,为“亚太化”摇旗呐喊,反而为冲突添加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好比是主人家准备了一桌子饭菜,却来了两桌客人,直接就变成了一锅“夹生饭”。
在这一大背景下,对于中国的军事力量建设,就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解放军与各方的交锋,恐怕不会像过去那样,聚焦在台海、东海,更有可能在第三方势力的介入下,使得南海也变为兵凶战危之地,必须早做打算。
另一方面,在特朗普主动破坏美国盟友体系的当下,中国也应当加大与区域内诸多国家的接触,向他们阐述清晰当中的利害关系。过去十多年的合作当中,无论是日韩这样的美国盟友,还是东盟这样的“新伙伴”,都享受到了自由贸易的好处,并且在对华贸易当中,获得了自身经济的全新增长点。

这也能解释,为何极端反华的尹锡悦,没有干满任期就被韩国民众“炮轰下台”;日本的新首相石破茂上台后,也不再重复安倍晋三论调,喊什么“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而对于英国,在殖民地体系瓦解之后,英国国内尚有一大批人,在做着“日不落”与“世界岛”的美梦。若是铁了心地主动落入“修昔底德陷阱”,那么结果恐怕不会是那么的“体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