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总有些消息让人意想不到。最近,一个我们熟悉的亚洲国家正在悄然调整自己的外交罗盘,一步步向美国靠拢。这个国家不是日本,也不是韩国,而是我们的南部邻国——越南。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曾经先后在战场上击败过两个五常的国家,如今却选择与昔日的对手握手言和。其展现出的战略野心和灵活性,甚至让一贯善于周旋的日本都相形见绌。

说起越南和美国的关系,真可谓是一部充满恩怨的史诗。时间回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越南战争是冷战中最血腥的冲突之一。美国深陷战争泥潭,最终在1975年黯然撤出,北越实现了国家统一。这段历史本是两国间最深的隔阂。
然而,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随着21世纪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迅速崛起,地区力量平衡开始发生变化。越南和美国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现实主义逻辑,两国开始逐渐靠近。
高层互访日益频繁,军事交流悄悄展开,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昔日战场上的死敌,如今在战略需求驱动下,正在发展成为新的“准伙伴”关系。

越南的外交策略被学者形象地称为“竹式外交”,因为能随风而动却不折断。
它不仅先后在战场上让法国(1954年奠边府战役)和美国(越南战争)这两个五常国家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成功维护了国家独立,还在冷战后迅速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
其野心之大,不仅体现在寻求安全上的保障,更在于其渴望成为东南亚地区一个有影响力的经济和技术中心,争夺在东盟中的主导话语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越南积极施展平衡术。它一方面向美国靠拢,获取投资、技术及潜在的安全支持;另一方面,它又小心翼翼地避免过度刺激北方的巨人中国。

同时,它还与日本、印度、俄罗斯、欧盟等主要力量保持友好关系。这种“多面下注”的策略,最大化地扩展了其战略空间,其精明和野心可见一斑。
越南的野心远不止于外交上的左右逢源,更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军力建设上。
近年来,越南军费开支持续增长,重点打造海上力量。他们从俄罗斯引进了6艘先进的“基洛”级常规潜艇、多艘“猎豹”级轻型护卫舰;从日本获得巡逻艇和技术支持;还配备了俄制“堡垒”超音速反舰导弹系统等现代化装备。
这些武器系统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海上防御体系,明显是针对海上争端而准备。

最引人注目的举动当属越南对金兰湾的处理。这个位于越南东南沿海的深水良港,地处南海要冲,被誉为“亚洲第一军港”,可停泊航空母舰在内的各种大型舰艇。
在越战期间,这里曾是美军的重要海军基地。如今,越南虽未将金兰湾完全租借给任何一国,但已多次允许美军舰艇停靠休整,开展军事交流。这种开放姿态的背后,是对美国军事存在的战略性接纳。
而越南倒向美国,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核心驱动力是巨大的现实利益。

美国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从纺织品、鞋类到电子产品,越南制造严重依赖美国消费者。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能为越南带来更多投资和供应链转移的机会。
在南海问题上,越南想借助美国的力量,可以增强自身在谈判桌上的筹码。
越南渴望产业升级,从低端制造向高科技领域迈进。靠近美国,有助于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其现代化目标。

尽管越美关系升温迅速,但前方绝非一片坦途。美方无疑是将其当做亚太的桥头堡,马前卒而已。而越南的行为将是一场极其危险的“走钢丝”表演,需要高超的平衡技巧,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深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