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8 日,台湾恒春外海空域的平静被刺耳的无线电通话打破 。 一架美军军机无视中方警告擅自闯入,与紧急升空拦截的解放军战机正面相遇,一场罕见的空中言语冲突骤然爆发,不仅让地区紧张局势升温,更撕开了中美军事博弈的全新面纱。这起不寻常的对峙,没有硝烟却火药味十足,成为双方实力与意志的直接碰撞。

据岛内媒体全程记录的无线电内容显示,冲突的导火索是美方的挑衅式声明。美军飞行员通过公共频道高调宣称 “在国际法允许的空域执行常规军事任务”,还搬出《海洋公约》为 “自由航行” 背书,语气里带着不容置喙的傲慢。可没等他说完,解放军飞行员的回应就打破了以往的克制:“这里是中国领土毗连区,你方行为已涉嫌侵犯主权,立即离开!” 面对美方反复纠缠,解放军飞行员更是直接戳破其谎言,强硬反击的措辞让美军飞行员当场暴怒,双方随即在无线电里展开激烈交锋,火药味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这场看似偶然的空中摩擦,实则是中美军事互动模式质变的必然结果。近年来,解放军的实力跃升有目共睹:055 型万吨大驱曾单舰逼退美军 “里根” 号航母战斗群,让美军不得不调整航向;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在南海遇到解放军舰艇时,也只能严格沿着国际航道航行,全程不敢越雷池半步。曾经美军在台海、南海 “想来就来” 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每一次挑衅,都要直面解放军的坚决反制。

更值得玩味的是,解放军与台军的互动姿态,早已不是昔日模样。还记得 2023 年 4 月那场经典对峙:台军战机嚣张喊话,要求解放军军机离开所谓 “防空识别区”,结果解放军飞行员一句 “有种开火控雷达照我”,直接让台军陷入沉默,后续再也没敢多言。这种底气的背后,是台海军事平衡的彻底倾斜 —— 解放军的区域拒止能力已形成绝对优势,台湾所谓 “防空识别区” 早已名存实亡,台军的底气在绝对实力面前荡然无存。
分析人士直言,解放军飞行员的强硬,根源在于装备水平的革命性突破。歼 - 20 隐形战机换装国产 WS-15 发动机后,不仅实现 2.5 马赫的超巡能力,作战半径更是突破 2000 公里,其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比美军 F-22 战机还远 50 公里;更让外界震惊的是,中国六代机已进入密集试飞阶段,原型机多次现身西部测试场,而美国的六代机项目还停留在概念设计和技术验证阶段,这种技术代差的逆转,正在重塑全球空中力量格局。

美军选择这个时间点在台海挑衅,时机拿捏得相当 “微妙”,背后的算计昭然若揭。当前中美关税谈判正进入关键攻坚期,两国领导人即将在韩国举行双边会晤,美方显然是想通过军事威慑制造压力,为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筹码。从经济上的关税制裁,到政治上的孤立打压,再到军事上的频繁挑衅,美国试图用全方位围堵的方式遏制中国,可这种 “极限施压” 的老套路,如今早已失灵。
但时代早就变了,今日的台海绝非美方可以随意撒野的地方。美军要是还抱着 “军事威慑能吓住中国” 的幻想,只会一次次碰壁 —— 之前美军 “尼米兹” 号航母在东风 - 21D 导弹的威慑下被迫后撤上千公里,这次军机挑衅又在言语交锋中落于下风,每一次事实都在证明:凭借实力地位胁迫中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解放军的区域拒止体系早已覆盖台海全域,美军补给线过长、盟友协同意愿不足的短板,只会让其在对峙中越来越被动。

这场空中舌战,更清晰地勾勒出中美战略博弈的新特点。作为两个核大国,双方都在竭力避免直接军事冲突,但底线试探与战略博弈从未停止。美军在台海搞挑衅,一方面是想挑战中国核心利益,另一方面也是给台当局、日本等地区盟友 “站台”,可这种姿态表演,在解放军的硬实力面前显得格外苍白。解放军的强硬回应已经传递出明确信号: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有坚定的决心,更有足够的实力,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图谋,都注定会失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