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再传捷报。2025年11月5日,随着500千伏金海湖变电站主变成功带电,标志着贵州电网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输变电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这项总投资高达17.85亿元的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重点项目,自2024年6月开工以来便备受瞩目。它的落成不仅是南方电网在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一次巨大突破,更是对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和“双碳”目标的有力践行,为贵州清洁能源外送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

01 险地攻坚,天堑之上架起能源长城
金海湖输变电工程地处云贵高原的乌蒙山腹地,地形之复杂、施工之艰难世所罕见。工程线路部分全长225.5公里,新建铁塔677基,是贵州电网单项500千伏线路工程的塔基数量之最。
线路需累计穿越81处险峻峡谷和长达178公里的重冰区,海拔落差超过1200米。面对绝壁与深渊,建设者们展现了惊人的智慧与毅力。近万吨的塔材,依靠直升机、骡马队与人力肩扛协同运输,硬是在悬崖峭壁间开辟出195条临时通道。为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引入无人机牵引技术,并推行“分区作业+智能监控”的数字化管理模式。通过高效协同,实现了日均架线进度2公里的创举,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变电站的建设同样挑战重重。面对高达32米的边坡和高含水率的土壤,工程团队通过翻晒、掺拌生石灰等工艺改良土质,并引入高举钻孔台车等现代化设备,确保了这座电力枢纽坚如磐石。
02 科技赋能,打造云贵高原上的智能枢纽
如果说艰苦卓绝的建设展现了工程的“硬实力”,那么尖端科技的应用则彰显了其“软实力”。工程近八成线路穿越冰区,为确保极端天气下的电网安全,杆塔与导线均采用高强度、高抗拉材料。
更关键的是,线路采用了先进的直流融冰设计,最大可承受3000安培的电流,能在短时内加热导线,融化覆冰,为电网穿上了一层可靠的“防冰铠甲”。
金海湖变电站更是毕节地区首座500千伏智能变电站,其智能化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据南方电网贵州毕节供电局的工程师张建介绍,该站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信号高达2.5万余个,而传统变电站仅有数千个。
这意味着变电站实现了设备状态的全面感知、实时监测和精细化控制。系统能够在故障发生前进行预警和处理,极大地提升了电网运行的自动化水平和对新能源波动的适应能力。
03 织密电网,清洁能源点亮湾区灯火
金海湖工程的投运,其战略意义远超项目本身。贵州电网基建部总经理表示,该工程成功将“乌撒变—金海湖变—奢香变”连接,形成了稳固的500千伏电力环网。
这一环网的形成,极大增强了黔西北地区电网的互济能力和运行灵活性,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即将建设的新变电站提供了坚强的网架支撑。同时,它彻底打通了毕节东西部新能源的输送大动脉。
毕节市作为贵州新能源装机第一大市,到2028年预计将超过990万千瓦。金海湖工程每年预计可消纳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80亿千瓦时,输送总电能超过150亿千瓦时,足以满足超200万户家庭的全年用电需求。
更重要的是,该工程为“黔电送粤”开辟了新的战略通道,让来自云贵高原的清洁能源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为国家的能源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随着金海湖输变电工程的正式启动,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再次证明了其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卓越实力。这不仅是一个超级工程的落成,更是一个绿色能源时代的崭新起点,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和中国能源的未来描绘了壮丽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