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All-In 2025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蔡崇信与被誉为““白宫AI沙皇”的白宫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事务负责人David Sacks展开了一场关于AI未来的观点交锋。
面对Sacks提出的“美国必须赢得AI竞赛”的立场,蔡崇信以一句“AI并非赢家通吃的领域”作出回应,他用“漫长的马拉松”比喻AI竞赛的本质,引发了业界对AI发展的重新思考。
对话中,白宫AI负责人David Sacks持有明确的竞争立场:美国必须在AI和芯片领域保持领先,他认为这关乎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全球领导地位。
但蔡崇信对AI竞争的本质有着不同理解。他现场指出,AI并非赢家通吃的领域,并强调这更像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蔡崇信进一步解释,在AI模型开发领域,技术的领先地位往往是短暂且易变的。
“观察模型公司的发展态势,你会发现每周都有新的模型领先,但下一周就会被其他模型超越。”
这种快速迭代的特性,使得AI领域的竞争呈现出与传统科技行业截然不同的特点。
在蔡崇信看来,真正的胜利不在于开发出最强大的AI模型,而在于能否更快地实现技术落地和应用。
应用为王:中国AI实践的跨越式发展当被问及中国在AI领域的进展时,蔡崇信没有陷入“谁的技术更先进”的常规比较,而是将焦点转向:技术应用与普及。
他还指出,目前美国大量的资源应该投入到技术应用和推广上,而不仅仅是对技术投入资金。
这一建议触及了当前AI发展的关键瓶颈——技术与应用之间的差距。
蔡崇信分享了中国AI发展的独特路径:一方面,中国积极拥抱开源理念,降低了技术门槛;
另一方面,包括阿里在内的中国公司推出了参数规模适中的模型,如17亿参数和80亿参数的模型,这些更适合移动设备和笔记本电脑使用。
“这种发展模式更有利于技术的快速普及。”蔡崇信透露了一组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去年,只有8%的中国公司在其业务中使用人工智能,而现在的比例正接近50%。
这种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展现了中国在AI应用方面的强劲势头。
战略重构:阿里如何聚焦AI未来作为阿里巴巴的掌舵人,蔡崇信回归后对公司的战略方向进行了重大调整。他坦言,担任董事会主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聚焦。
“我不能告诉人们我们是一家拥有六项不同业务的公司,这太令人困惑了。”蔡崇信如此描述他回归后的第一项重大决策。
他将阿里的战略聚焦在电商与云计算两大核心,并将AI深度整合进各业务环节。
这种专注不仅是管理上的需要,更是应对AI时代挑战的关键策略。
在蔡崇信看来,聚焦核心业务与推动AI应用相辅相成,都是确保公司在漫长AI马拉松中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必要举措。
对于AI的未来,蔡崇信特别提及了谷歌DeepMind创始人兼CEO Demis Hassabis对AGI(通用人工智能)在5到10年内可能实现的预测。
然而,蔡崇信本人对此持更为保守的观点:“AGI仍需约20年才能真正到来。”他强调,重点在于“通用”这个词。AI必须能够泛化,并将原理应用到以前从未见过的场景中。”
这种保守的预测反映了蔡崇信对技术发展周期的理性判断,也暗示着AI领域仍有足够的空间供各方竞争与合作。
从虚拟到现实:阿里的机器人布局阿里的AI战略不仅停留在软件层面。就在10月8日,阿里巴巴通义千问的技术负责人林俊旸在社交媒体上透露,阿里已成立“机器人和具身AI小组”,标志着阿里从AI软件向硬件应用领域的战略延伸。
林俊旸写道:“多模态基础模型现在正被转化为基础智能体,它们可以利用工具和记忆通过强化学习执行长时序推理。”他强调,这些应用“理应从虚拟世界迈向现实世界”。
这一举措与全球科技巨头的布局不谋而合。日本软银集团同期宣布收购ABB的工业机器人业务,进一步强化其在“物理AI”领域的布局。
机器人领域正成为AI竞争的新前沿。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今年6月的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AI和机器人是英伟达的两大技术机遇,将为该公司带来“数万亿美元”的长期增长机会。
阿里云上月领投了中国机器人初创公司自变量机器人1.4亿美元融资,进一步强化了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
花旗预计,到205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包括政府背景基金在内的大量资本涌入。
中美AI竞争:合作空间大于冲突回到中美AI竞争的话题,蔡崇信提出了一个更具包容性的视角。
他将AI比喻为“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的基础要素”,并指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声称对空气拥有独占权”。
这一比喻揭示了AI技术的本质特征——它是一种通用技术,其价值随着普及程度的提高而增长。从这一角度看,过度强调国家间的竞争反而可能阻碍AI潜在价值的充分发挥。
蔡崇信特别指出,在医疗、生物等关键领域,AI蕴藏着巨大潜力,这为两国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关注竞争的同时,不应忽视AI技术本身的目的——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对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蔡崇信也表达了相对乐观的看法:中国是一个非常和平的国家,关心自身的经济发展和公民的福祉。
他认为,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在竞争之外寻找合作的可能性。
结语蔡崇信的马拉松比喻提供了一个理解AI竞赛的新框架。在他眼中,AI的发展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一场关于技术普及和应用创新的长跑。
中国企业中AI应用比例从8%到接近50%的跃升,阿里30%的代码由AI生成,这些数字背后是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界的真实历程。
就像蔡崇信所说,AI终将如空气般无处不在,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占空气,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垄断AI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