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夏日,上海一辆拥挤的电车上,一位中年男子突然脸色煞白,死死盯住车窗旁一个戴眼镜的秃顶男子。九年前在日军情报部门的惊险经历瞬间涌上心头——这个看似普通的市民,竟是当年日军特高课的专业间谍!他是如何识破的?这个潜伏长达九年的日本人究竟掌握多少秘密?
这位目光如炬的中年人名叫徐永卿,1919年生于山东,抗战期间曾受中共地下党组织派遣,打入日军内部从事情报工作。1957年8月,时任福建机械厂副厂长的徐永卿到上海出差。15日清晨,他在乘坐18路电车时,突然发现车窗边站着一个熟悉的面孔:微秃的头顶、深色眼镜,尤其是左腮帮子上一道明显的疤痕。
“河下谷清!”徐永卿几乎脱口而出。这个日本人曾是他1944年在济南日军特高课卧底时接触过的情报官。当时化名“徐永亮”的徐永卿以杂货店老板身份为掩护,而河下谷清则是以“侨商”身份活动的特高课专业人员,专门负责策反中国人员。两人曾多次在日伪机关的联谊会上交手,互相试探底细。
徐永卿立刻在下一站下车,直奔上海市政府找到老首长许世友(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立即联系上海市长柯庆施。但由于徐永卿只记得间谍的日语原名“河下谷清”和面部特征,上海警方在1300万人口中排查难度极大。
关键线索来自徐永卿的另一条记忆:河下谷清曾透露自己姐夫是日本陆军大佐。通过调阅日俘档案,警方锁定一个化名“陈远亮”的日侨——他1948年以“战争遗孤”身份留在上海,后在四川北路一家机械厂担任技术员。9月12日,警方在其住所将其逮捕,并搜出微型照相机、密写药水和多份中国军工企业资料。
审讯中,这个化名“陈远亮”的日本人承认自己就是河下谷清。他于1942年被派往中国,先后在北京、济南从事间谍活动,1948年奉命潜伏上海,主要搜集长江口航道情报和江南造船厂资料。令人震惊的是,他还发展了三名中国籍下线,其中一人竟是某国营厂的团委书记。
此案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周恩来批示:“要彻底清查潜伏敌特,绝不能让其破坏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3月,河下谷清被以间谍罪判处无期徒刑,其发展的情报网被一举捣毁。
值得一提的是,徐永卿的识别能力并非偶然。抗战时期,中共地下工作者往往接受过严格的记忆力训练。据曾任中共济南地下党负责人的王均回忆:“我们要求情报人员记住目标人物的七个特征:体型、步态、面部特征、口音、习惯动作、衣着偏好和随身物品。”正是这种专业训练,让徐永卿在九年后仍能一眼认出国仇家恨的对手。
历史总是充满这样的戏剧性:一个清晨的电车之旅,竟终结了一场长达九年的潜伏。而老兵的锐利目光,正是那段烽火岁月留给和平年代最珍贵的礼物。
【参考资料】《上海市公安局侦破日本间谍案汇编》(1958年内部档案)《许世友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中共地下斗争史稿》(中共党史出版社)《抗战时期日特机关活动实录》(国家安全部档案室编)《山东抗日根据地情报工作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新中国反间谍斗争典型案例》(金城出版社)《柯庆施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长江口航道安全史料汇编》(交通部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