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让学生吃上“放心餐” 让家长吃下“定心丸”

10月10日中午时分,西安市临潼区骊山新家园学校食堂渐渐热闹起来。学生李可欣轻松走向取餐窗口,面对摄像头站立,不过数秒就

10月10日中午时分,西安市临潼区骊山新家园学校食堂渐渐热闹起来。学生李可欣轻松走向取餐窗口,面对摄像头站立,不过数秒就完成了刷脸支付,转身即享用起热腾腾的饭菜。

再也见不到排长队充卡、工作人员手忙脚乱找零的场面。“以前排队要十几分钟,现在‘刷脸’吃饭,系统自动识别身份、完成扣款,又快又方便!”李可欣笑着说,“父母在家就能实时查看我的消费信息,也很安心。”

这样的高效场景,正是临潼区纪委监委推进“校园餐”专项整治、建设“智慧食堂”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临潼区按照中央纪委、省纪委、市纪委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部署,聚焦“校园餐”领域突出问题,打出系列组合拳,推动校园餐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放心”全面升级。

目前,临潼区共有88所中小学校实行食堂供餐制,其中80所学校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另有36所无食堂的义务教育段学校为学生提供营养早餐,受益学生达32890人。

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临潼区建立“七部门联动、专班推进”工作机制,印发专项工作方案,建立任务台账,开展全覆盖自查检查,严格落实大宗食材采购率100%、从业人员培训率100%、校领导陪餐率100%等硬性要求,全区义务教育段81所学校食堂全部实现自主经营。

值得一提的是,临潼区还积极推动“家校共治”,在127所学校成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吸纳家长监督员1270人。家长可通过轮值、申请等方式进入校园,“沉浸式”体验陪餐全流程,监督食材品质、制作过程和餐饮服务质量。同时,临潼区教育局还邀请人大代表、营养专家组成监督团,不定期抽检校园餐质量,构建起“家校互信、阳光共治”新格局。

“孩子们的每天饭菜都有新花样!”临潼区骊山新家园学校学生家长蒋静满意地表示。该校通过吸纳招聘有厨师从业经验的8名学生家长到学校餐厅就业,从源头上发挥监管作用,让学生吃得开心、家长看得放心。

在强化监督的同时,临潼区也注重提升软硬件水平。今年,该区已开展食品安全与资金管理培训2场,培训500余人次;申请财政资金650万元,将270余名食堂聘用人员工资纳入区级保障,稳定了队伍。此外,临潼区还加快“智慧食堂”建设,已有15所学校上线人脸识别取餐、智能结算、手机APP实时查看学生消费记录等系统应用,有效提升学生就餐效率和监管透明度。

截至目前,临潼区纪委监委联合区教育局已开展2轮专项整治和监督检查行动,配合交叉检查2次,接受省、市级督导审计各1次,累计整改问题85条,向临潼区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1条,完善《临潼区中小学“校园餐”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

临潼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杨溢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监督推进食堂“智慧化”建设,强化全流程信息化监管,推动加快设备更新换代,进一步夯实行业监管责任和“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切实筑牢校园食品和资金“双安全”防线,让“校园餐”真正成为政府放心、群众满意、学生受益的“民心工程”。(记   者:王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