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民间故事:铁匠深夜奔家想给妻惊喜,见院晾陌生男衫举锤欲闯,老布鞋声喝止救了他

民国那阵,清风镇东头住着个铁匠,叫李铁山。这人实诚,手劲大,抡起铁锤能把铁砧子敲得 “叮当” 响,火星子溅到袖口烫出小窟

民国那阵,清风镇东头住着个铁匠,叫李铁山。这人实诚,手劲大,抡起铁锤能把铁砧子敲得 “叮当” 响,火星子溅到袖口烫出小窟窿也顾不上揉 —— 他总说:“多打把好锄头,老乡们种地能少费点劲;多修把镰刀,秋收时能多收两袋粮。”

铁山命苦,三岁没了爹,五岁没了娘,是隔壁的王嬷嬷把他拉扯到十岁。后来镇西的老铁匠周师傅见他可怜,又肯下力气,便收他做了徒弟。铁山学手艺是真拼,别人练一个时辰,他练三个时辰,手上的茧子磨破了一层又一层,硬是把周师傅的看家本事全学了去。十八岁那年,周师傅拍着他的肩说:“铁山,你这手艺能顶半边天了,我那闺女秀莲,就许给你了。”

秀莲是周师傅的独女,生得眉目清秀,性子却不娇气。嫁给铁山后,她把小日子打理得妥妥帖帖:铁山早上出门,她准把掺了小米的粥熬得稠稠的,就着腌萝卜干,铁山能喝两大碗;晚上铁山回来,她早把热水烧好,等着给他洗去一身铁屑和汗味。两口子住的小土房虽破,却总飘着烟火气,镇里人都说:“铁山好福气,娶了个这么贤惠的媳妇。”

这年秋收前,邻村的张大户托人来请铁山 —— 他家二十多把镰刀全钝了,还有五把锄头断了柄,想让铁山去修,给的工钱是平时的两倍,就是得在那边住上半个月。铁山算了算,这笔工钱能给秀莲扯块新布做件夹袄,还能给王嬷嬷买两斤红糖,便应了下来。

走的前一晚,秀莲坐在灯下给铁山缝帕子,帕角上绣了个小小的铁锤,针脚细细的。“你在外头别省着,多吃点热的,” 秀莲把帕子叠好塞进铁山怀里,“家里你放心,我每天都去看王嬷嬷,屋顶漏雨的事我也跟隔壁刘叔说了,他说等有空就来修。” 铁山攥着帕子,心里暖烘烘的,又有点酸:“委屈你了,等我回来,咱就把屋顶好好修修。”

到了张大户家,铁山干活更卖力了。别人修一把镰刀要半个时辰,他四十分钟就能修好,还磨得锃亮;锄头柄断了,他选的木头都是结实的枣木,刨得光溜溜的,握着手感正好。张大户看了直夸:“铁山师傅真是好手艺!”

本来要干半个月的活,铁山十三天就干完了。他揣着工钱,脚步都轻快了 —— 想着秀莲看到新布会笑成什么样,王嬷嬷喝到红糖水会多开心。他没提前捎信,想给秀莲一个惊喜,天擦黑时就往清风镇赶,到家时刚过子时,月亮挂在天上,清幽幽的。

铁山轻手轻脚推开院门,院里静悄悄的,只有西厢房的窗户透着点煤油灯的光。他心里乐,想着秀莲准是等他等得睡着了,还没熄灯。可刚走到屋檐下,他的脚突然顿住了 —— 晾衣绳上,赫然挂着一件藏青色的粗布衫,领口还沾着点泥,一看就是男人穿的!

铁山的心 “咯噔” 一下,像被重锤砸了似的。他揉了揉眼睛,没错,那就是男人的衣服,不是他的 —— 他的衣服都是秀莲补了又补的蓝布衫,从来没有藏青色的。

这时候,西厢房里传来了说话声,一个男人的声音,低低的:“…… 这椽子朽得厉害,明天得去山上砍两根新的,不然下次下雨还得漏。”

接着是秀莲的声音,软软的:“麻烦表哥了,大晚上的还让你折腾。等铁山回来,我让他请你喝酒。”

男人的声音又响了:“跟我客气啥,咱是亲戚,你一个人在家遇到事,我能不管吗?”

铁山脑子里 “嗡” 的一声,血一下子涌到了头顶。表哥?他从没听说秀莲有什么表哥!他在外面辛辛苦苦挣钱,想着给她好生活,她竟然…… 竟然带别的男人回家,还让人家住屋里?

愤怒像野草一样在心里疯长,铁山眼睛都红了。他瞥见院角立着一把他平时用的小铁锤 —— 白天刘叔来修屋顶,没来得及拿走 —— 他伸手就抄起铁锤,指节攥得发白,脚步 “咚咚” 地往厢房门口挪,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冲进去,问问这对男女到底在干什么!

可就在他要抬脚踹门的时候,院门口突然传来 “啪嗒、啪嗒” 的声音,像是有人穿着老布鞋在走路。接着,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温温的,带着点嗔怪:“铁山,傻孩子,先看看屋檐下的梯子。”

这声音…… 是王嬷嬷的声音!可王嬷嬷去年冬天就走了啊!

铁山愣了一下,手里的铁锤停在半空。那 “啪嗒” 声还在响,像是绕着他转了一圈,又说:“你再想想,秀莲是什么样的人?她要是想做对不起你的事,还会把人家的衣服晾在院里?”

王嬷嬷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铁山的头上。他静下心来,仔细想了想:秀莲嫁给她三年,从来没跟他红过脸,他走的时候她还叮嘱他好好吃饭,怎么会突然变了心?还有那梯子 —— 他往屋檐下一看,果然立着一架木梯,梯脚上沾着不少泥,梯杆上还有几道新磨的印子,显然是刚用过不久。

这时候,厢房的门 “吱呀” 一声开了。秀莲端着一个木盆出来,抬头看到铁山,先是愣了一下,接着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快步走过来:“铁山!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说要半个月吗?”

铁山还没说话,厢房里又走出一个人,中等个子,穿着一身旧布褂,手里拿着一把锯子,看到铁山,也愣了:“你就是铁山兄弟吧?”

秀莲赶紧解释:“铁山,这是我远房表哥,叫赵老三,从乡下过来的。前几天夜里下大雨,咱屋顶漏得厉害,我找刘叔,刘叔家的儿子突然发烧,走不开。我正着急呢,表哥正好来镇上办事,听说了这事,就来帮忙修屋顶,昨天修到天黑还没修好,晚上雨又下大了,我就让他在东厢房住了一晚,衣服脏了,我早上洗了晾着……”

赵老三也搓着手,有点不好意思:“兄弟,让你误会了。我跟秀莲是表兄妹,她一个女人家在家不容易,我帮点忙是应该的。”

铁山看着秀莲,她的眼睛亮亮的,带着点委屈,眼角还有点红 —— 想必是刚才担心他误会,又不知道怎么解释。再看看赵老三,手上沾着木屑,裤腿上全是泥,一看就是干了重活的样子。他手里的铁锤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心里又悔又愧,上前一步拉住秀莲的手:“秀莲,是我不好,我没问清楚就瞎琢磨,差点…… 差点犯了大错。”

秀莲摇摇头,反过来安慰他:“我知道你是在乎我,没事的。你回来就好,我给你留了饭菜,在锅里温着呢,我去给你热。”

那天晚上,铁山喝着秀莲热的粥,听赵老三说修屋顶的事,心里暖得不行。他想起刚才王嬷嬷的声音,又想起王嬷嬷生前对他的好 —— 王嬷嬷走的时候,拉着他的手说:“铁山,秀莲是个好姑娘,你要好好待她,遇事别冲动,多想想,别让自己后悔。”

后来,铁山用挣来的工钱,不仅给秀莲扯了新布做夹袄,还请了瓦匠,把屋顶好好修了一遍,又把东厢房收拾出来,接了王嬷嬷的牌位放在里面,逢年过节就给王嬷嬷上香。

过了几年,铁山的手艺越来越有名,不少人从外地来请他修农具。他挣了钱,在镇上盖了两间大瓦房,把秀莲和已经年迈的周师傅都接了过去,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

有一次,镇上来了个游方的老和尚,在铁山家歇脚。铁山跟老和尚说起当年深夜回家的事,问老和尚那声音是不是王嬷嬷的魂魄。老和尚叹了口气,说:“那是你心里的善念,也是老人家对你的牵挂。她生前疼你,死后也怕你走歪路,所以在你要犯糊涂的时候,才会让你听到她的声音 —— 其实啊,那声音,是你自己记着她的话,没忘了她的教诲。”

铁山听了,眼眶湿了。他想起王嬷嬷生前总穿的那双老布鞋,想起她给她缝的粗布衣裳,想起她常说的 “遇事多等一盏茶的功夫,别让火气烧了一辈子的情分”。

后来,铁山有了儿子,又有了孙子。每当孙子们围着他听故事,他就会把这件事讲给他们听,末了总说:“你们要记住,跟亲近的人过日子,别只看表面,多问问,多想想。那些让你生气的事,背后说不定藏着人家的心意。还有,做人要存善念,念着别人的好,别人也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拉你一把 —— 哪怕是已经走了的人,那份牵挂也不会断。”

清风镇的人,也常把铁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大家都说,这故事里没有神仙鬼怪,只有普通人的日子,可就是这普通人的日子,最能让人记在心里 —— 因为里面藏着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情分,和最朴素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