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2026国考时间正式启动。报考年龄的较之以往放宽3岁,成为本次国考招录的一大亮点。其中,报考者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198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3周岁以下(1981年10月以后出生)。
关于国考报考年龄限制放宽,目前网络上热度最高的原因有:
一是遥相呼应退休年龄的延迟,单从同样延迟3岁这个点来看,这个说法确实有足够说服力:按照已经启动的延迟退休的安排,自2025年1月1日起的15年时间中,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将从原六十周岁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将从原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分别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五十八周岁,退休年龄将整体延迟3-5岁。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重新定义了“35周岁”“38周岁”在职场生涯中的坐标。如此一来,即便放宽了国考报考年龄,新录取公务员入职之后的有效工作时长也不会变短。
二是顺应劳动人口平均年龄的增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1年)显示,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8.8岁,2025年虽未有更新数据发布,不过结合人口出生率走势来看,大概率当前中国平均年龄要比38.8大上一些。而且,考虑到历年大学毕业人数,38岁以内的大学毕业人数占比已经相当高。放宽报考年龄,能够扩大优秀公务员的选拔范围。
三是打破35周岁魔咒。在国考放宽报考年龄这一调整下,受益最大的莫过于陷入职业焦虑的中年人。当下,社会层面相当广泛的存在着35岁就业魔咒,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遭遇职场危机无异于遭遇人生危机,放宽国考报考年龄,无异于给职业危机的中年人们雪中送炭。让这帮有丰富工作经验却在职场不占年龄优势的中年人,到体制内继续发光发热,产生的社会价值,肯定远大于让这些人投入到外卖、网约车、快递这些纯体力劳动中去,这不止是双赢。同时,国考的改变,也是在打破社会上的35岁就业门槛的代表性事件,肯定会因此在社会层面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至少35岁的人们可以少些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