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音乐点燃学生艺术梦想、体育铸就田径、“三大球”全面开花——郴州市第八中学以热忱筑梦,以艺术润心

文图/龙春瑾、陈利利 邓晓辉晨曦初绽,尚未完全驱散郴州市八中校园里氤氲的薄雾,舞蹈教室的灯光便已率先熠熠亮起。陈丽萍老师

文图/龙春瑾、陈利利 邓晓辉

晨曦初绽,尚未完全驱散郴州市八中校园里氤氲的薄雾,舞蹈教室的灯光便已率先熠熠亮起。陈丽萍老师身姿挺拔如苍松般屹立在队伍前方,眼神中满溢着专注与殷切的期待。此时郴州市八中的操场上也已是一片跃动的身影,田径队员们在跑道上奋力冲刺,汗水在初升的阳光下闪烁。

随着舞蹈教室内悠扬的音乐奏响,陈丽萍老师引领着舞蹈队的学生们逐一开启热身环节。压腿、下腰、踢腿,每一个动作她都亲自悉心示范,而后逐一对学生进行纠正,力求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标准。

当夕阳的余晖为校园镀上一层迷人的金色,音乐教室中悠扬的歌声便准时袅袅回荡。龙春瑾老师手持指挥棒,正带领着合唱队进行发声练习。那“咿——啊——”的练声曲穿透了渐浓的暮色,显得格外清亮悦耳。她时而轻盈地踮起脚尖,示范高音的共鸣位置;时而俯身贴近学生,耐心纠正气息的运用技巧。哪怕只是一个跑调的音符、一次失衡的换气,她都不厌其烦地重新给予指导。

在郴州市第八中学,音乐教育绝非仅仅是美育的常规课程,更是点燃学生艺术梦想、涵养其审美素养的核心载体。尽管学校的音乐教学资源颇为有限,专业器材也存在短缺的状况,但由组长陈丽萍牵头,龙春瑾、肖平芳两位老师组成的音乐组,始终以满腔的热忱突破条件的限制,凭借创新的巧思填补资源的空缺。她们在校园里用心浇灌,让绚丽的艺术之花绚烂绽放,构建起了独具八中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

陈丽萍老师在排练群舞《雨涧春行图》时,为了完美还原江南春雨的柔美意境,她反复雕琢每一个细节:从指尖如花瓣般舒展的细微颤动,到脚步似春风拂水般的轻盈轻挪,再到身体如柳枝摇曳般的曼妙扭转,她都蹲下身来,手把手地为学生讲解要领、调整姿态。“指尖再柔婉一点,步伐放慢半拍,要精准踩住春雨的节奏。”汗水浸湿了她的衣衫,她却浑然未觉,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鼓励学生:“再来一次,我们离完美又更近一步!”学生们被她这份炽热的热情所深深感染,即便训练枯燥且辛苦,他们也始终全神贯注,反复打磨动作,只为呈现出最完美的舞台效果。

龙春瑾老师在排练合唱《奉献》时,为了实现声部的和谐统一,她从低声部的沉稳铺垫,到中声部的自然衔接过渡,再到高声部的激昂绽放,逐一精心设计、反复调试。常常一指导就是两三个小时,她顾不上喝一口水,嗓子沙哑了就含颗润喉糖,依旧坚持叮嘱:“我们是一个整体,和声要像海浪一样层层推进,不能突出个人,要融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当和谐美妙的歌声终于悠扬响起,龙春瑾老师疲惫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而满足的笑容。

音乐组的三位老师始终坚信,每一位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都值得被发现、被关注。面对校内生源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她们将发掘的目光投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课堂上,留意学生对节奏、旋律的敏锐度;课间,观察孩子随性哼唱、舒展肢体时所展现出的灵气;文艺活动中,捕捉学生登台表演时绽放的闪光点,用心发现每一个潜藏在身边的“小艺术家”。为了助力学生成长,陈丽萍老师自掏腰包,为热爱舞蹈的孩子购置舞蹈鞋、护膝,避免他们在训练中受伤;龙春瑾老师精心挑选专业声乐教材,帮助声乐……

艰苦砥砺,体育传奇耀郴城

在郴州市第八中学,体育的华彩乐章每日都在奏响。晨曦初绽,柔和的光线洒在八中的操场上,已然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田径队员们如离弦之箭,在跑道上全力冲刺,颗颗汗珠在初升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似是他们拼搏精神的璀璨象征。

大课间与体育课上,“三大球”的训练开展得热火朝天。篮球撞击地面的鼓点节奏分明,足球在空中划出的优美弧线,排球过网时那灵动的轨迹,它们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青春拼搏的激昂乐章。午后,温暖的阳光倾洒在训练场,孩子们的脸庞上,既有刻苦专注的坚毅神情,又洋溢着运动带来的愉悦笑容。汗水与欢笑相互交融,共同勾勒出校园里最为动人的画卷。

于郴州市第八中学而言,体育绝非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传承已久的优良传统。该校连续13年荣膺苏仙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城区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中佳绩频传。累计斩获141枚金牌、144枚银牌、93枚铜牌,48人次打破市、区运动会纪录。这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背后,是学校对体育“2 + 1”项目和大课间活动的高度重视,更是师生们辛勤付出、奋力拼搏与携手坚持所换来的丰厚回报。

然而,郴州市第八中学面临着诸多艰难的条件。校园面积不足40亩,既无标准的田径场,也没有体育馆,风雨棚和力量房更是无从谈起,体育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所需的器材也十分匮乏。但八中体育组的教师们毫不退缩,迎难而上。在组长邓晓辉老师的引领下,他们将田径、“三大球”项目全面推进,构建起了系统化、常态化的训练体系。在他与体育组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学生每日锻炼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生源基础薄弱亦是一大挑战,但体育组的老师们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尚未被发掘的潜力”。他们深入乡镇,用心寻觅体育苗子;自掏腰包购置器材;甚至带病坚持陪跑、陪练,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体育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八中已向省示范性高中输送了126名体育特长生,体育生升学率达80%以上,48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张高源、李俐君等多名学生更是被保送至重点大学。

邓晓辉老师身患强直性脊柱炎二十余载,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但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从清晨五点半直至傍晚灯火阑珊,节假日也未曾停歇。他不仅是学生们的教练,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与资助者。他常言:“甘为人梯,就是要做学生成才路上的铺路石。”

邓晓辉老师及其团队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负重前行的体育人精神,如同一束光,持续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学子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奋勇争先,在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书写着郴州市八中“五育并举”的体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