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警惕!律师也成韭菜?

提到 "割韭菜",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消费者、创业者,却很少有人注意到 —— 本该用法律武器保护别人的律师,如今也成了被收割

提到 "割韭菜",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消费者、创业者,却很少有人注意到 —— 本该用法律武器保护别人的律师,如今也成了被收割的对象。

从几万块买的 "智能系统" 不好用,到交了钱却学不到东西的 "保过班",再到被平台压榨的低价案源…… 越来越多律师陷入 "花钱遭罪" 的困境。今天律界星球就帮大家扒透这些 "割律师韭菜" 的套路,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最后附上破局方法,建议收藏转发!

一、律师常踩的 5 大 "收割陷阱",你中过吗?

1. 法律科技 "伪创新":花冤枉钱买 "鸡肋工具"

不少科技公司打着 "智能赋能律师" 的旗号,推出各种高价系统,实际却是 "中看不中用":

号称能 "精准审查合同" 的 AI 工具,售价好几万,对中国法术语的识别准确率还不到 75%,复杂条款全靠人工改,效率反而变低;

有些工具搞 "订阅制捆绑",单用户年费 1 万多,还得额外付服务器费,想停掉?不行 —— 一旦不用,之前存的案件数据可能导不出来,只能硬着头皮续钱。

2. 培训骗局:"保过""实战" 全是套路

针对律师的培训坑尤其多,特别是年轻律师和法考生最容易中招:

"法考保过班" 收 1.5 万 - 5.8 万,说 "不过全额退",真没考过要退款时,就拿 "你没参加集训""合同过期" 当借口,钱要不回来;

所谓的 "庭审实战营",宣传时说请 "资深法官授课",去了才发现讲的是 10 年前的旧案例,跟现在的司法实践完全脱节,学完啥用没有。

3. 线上平台 "流量劫":低价派单 + 分成压榨

很多律师靠平台找案源,结果成了平台的 "打工人":

某平台要交 3 万 / 年会员费才能入驻,派单还得 "低价优先"—— 有律师接个劳动争议案,到手才 80 块,却要写文书、跑法院,忙前忙后倒贴时间;

更坑的是 "数据造假":明明工伤案实际获赔 12 万,平台硬标成 36 万,骗律师以为案源优质,等接了才发现落差巨大。

4. 资质 "黑市":黄牛抽成 + 挂靠背锅

有些律师为了找案源、借资质,不小心踩进 "灰色陷阱":

"法律黄牛" 从当事人那收 2 万代理费,只给律师 3000 块,律师钱少不愿多花心思,最后案子败诉,锅还得律师背;

无资质的咨询公司 "挂靠" 律所,出了问题(比如虚假宣传)就注销公司,把法律责任全推给律所,律所不仅商誉受损,还可能被监管处罚。

5. 风险代理 "阴阳合同":看似赚钱,实则踩雷

传统业务竞争太激烈,有些律师被迫接 "风险代理",结果被 "阴阳合同" 坑:

当事人表面签 "胜诉后付 20% 佣金",私下又跟黄牛签 "实际只付 5%",律师胜诉后拿不到钱,维权还缺证据;

更有甚者,风险代理的案子本身有问题(比如证据造假),律师没查出来,最后不仅拿不到代理费,还可能被牵连违规。

二、为什么律师会成 "韭菜"?4 个深层原因

按理说律师懂法律、有风险意识,为啥还会被收割?其实背后是行业和个人的双重困境:

1. 律师太多,案源太少:生存焦虑逼的

截至 2025 年,全国执业律师已经有 83 万,远超 "十四五" 规划的 75 万目标,而且 80% 集中在东部地区 —— 僧多粥少,竞争太激烈。

青年律师尤其难:某省会城市青年律师年均收入才 5.8 万,比 3 年前降了 37%,为了活下去,只能接受平台的低价分成、黄牛的压榨;

传统业务 "内卷":离婚、交通事故案的代理费,2024 年同比降了 22%,有些律师为了保收入,明知是坑也得跳。

2. 信息不对称:技术和平台 "玩套路"

律师懂法律,但不一定懂技术、懂平台规则:

科技工具 "吹得天花乱坠":说 "AI 能替代人工审案",实际错误率 30%,年轻律师没经验容易信,资深律师又不懂技术,被话术忽悠;

平台 "黑箱操作":派单权重、排名规则不透明,律师想多接案,只能买 "流量包",越烧钱越依赖,陷入恶性循环。

3. 监管有漏洞:骗子钻了空子

目前针对律师培训、线上平台的监管还不够完善:

培训公司没资质也能开课,虚假宣传被投诉后,因为跨区域监管难,受害者维权要半年以上;

平台拿 "信息中介" 当挡箭牌:派单时不审核律师资质,出了问题说 "跟我没关系",法院有时也只能判平台无责。

4. 职业路径依赖:太依赖 "捷径"

有些律师习惯走 "捷径",反而被坑:

案源全靠平台或黄牛:自己不拓客,平台一涨价、黄牛一跑路,就没案子做;

专业能力 "同质化":只会做传统业务,新兴领域(比如数据合规、跨境电商)没人懂,只能在 "红海" 里抢饭吃。

三、别再被收割!3 个破局关键,律师必看

与其踩坑后维权,不如提前避开陷阱,这 3 个方法能帮你破局:

1. 选工具、报培训:先查 "官方背书"

选法律科技工具:先看律协或权威机构的评测报告,别信公司自己吹的;

报培训:查看师资背景、学员评价,避开 "保过""内部资源" 这类噱头。

2. 拓案源、练专业:摆脱 "路径依赖"

少依赖平台:试试做自己的自媒体IP、跟企业合作做合规服务,开拓稳定案源;

学新兴领域:多参加交流会(比如生物医药法律服务论坛),转型做高端业务 —— 企业合规领域的高端律师,年薪能到百万。

3. 遇坑别忍:学会维权 + 抱团

保留证据:不管是买工具、报培训还是接平台案源,合同、聊天记录都存好,出问题及时向律协、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抱团取暖:跟同行组建 "技术互助小组",一起评估科技工具、分享拓客经验,中小律所还能联合开发适合自己的系统,降低成本。

律界星语

最后律界君想跟大家说:律师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 "靠工具省事""靠平台接案",而是专业能力和口碑。别被 "快速赚钱""轻松拓客" 的套路迷惑,守住专业底线,才能走得长远。

你或身边的律师遇到过 "割韭菜" 的情况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给同行提个醒~ 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转发给身边的律师朋友,一起避开陷阱!

律界星球是深圳智谛信息科技旗下聚焦法律行业生态建设的垂直平台,致力于打造法律人职业发展的「超级连接器」。通过「内容共创+资源链接+生态赋能」三维体系,构建覆盖律师成长、律所运营、行业洞察的多元社区,助力法律人突破职业边界,实现专业价值与社会影响力的双重跃升。

律界星球——法律人的平行小宇宙

在这里,专业被重新定义,连接创造无限可能。

加入我们,与10万+法律人共建行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