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山西电网“三交一直”贯通东西, 绿电外送保持全国第一

2025年3月,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建设,这是山西电网“十四五”收官之年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2025年3月,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建设,这是山西电网“十四五”收官之年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投产后,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约270亿千瓦时,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将提升至3600万千瓦。

作为国家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山西电网已形成“三交一直特高压+14回500千伏”外送通道格局,最大外送能力达3162万千瓦,年外送电量占全省发电量的三分之一。

截至2025年上半年,山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达54.4%,绿电外送交易量保持全国第一。

铁塔银线纵横三晋,绿色电流昼夜不息,山西正从传统煤电基地蜕变为新型能源体系先锋。

01电网骨架升级,晋电外送24省

山西电网过去五年最显著的变化是特高压骨干网架的跨越式发展。随着晋中、晋北站两交特高压扩建工程顺利投产,山西电网成为全国首个通过特高压与外部联网的省级送端电网。

目前,山西已形成特高压“三交一直”+14回500千伏外送通道的电网结构,外送能力超3000万千瓦。

这一强大的电网骨架让山西电力外送范围扩大至全国24个省份。2023年,山西外送电量达到1576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相当于输送标煤486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亿多吨。

山西电力外送不再是简单的“煤电外送”,而是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的绿色电力输送。2024年,山西新能源外送电量达16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5%,其中绿电外送75.38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一。

02能源结构优化,新能源占比过半

山西能源结构正经历从“煤电独大”到“多能互补”的历史性转变。截至2025年6月底,山西发电总装机达1.61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规模达7568万千瓦,是2012年的近40倍。

这一数据标志着山西新能源装机已超过总装机容量的50%,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数字背后是能源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2020年山西每发7度电中约有1度是新能源电力,而到2025年,每发4度电就有1度是绿色电力。

电源结构的变化带动了产业变革。山西围绕光伏组件、风电装备两大产业,已形成较完整的制造产业链,去年两条产业链营收均超过220亿元。

山西中来光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山西省首批光伏产业链“链主”企业,其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全部达产后,每年生产的产品可实现200多亿度绿电输出。

03电力市场创新,现货交易全国领先

山西电力现货市场作为全国首个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通过每15分钟形成一个电价的价格信号,高效引导源网荷储互动。

这一市场机制成为确保新旧能源平稳转换的关键。在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调控下,山西新能源电力利用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电力现货市场的作用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尤为凸显。2024年夏季,当风电和光伏发电因天气变化大幅波动时,现货电价及时发出信号,引导煤电机组在新能源出力不足时快速顶上,在新能源大发时主动让出发电空间。

目前,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已汇集了613座新能源场站、200多家售电公司、10家独立储能电站、5座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

虚拟电厂等新业态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用户调整用电行为,参与电网削峰填谷。截至2025年,山西已建成9座虚拟电厂,聚合工业、充电桩、用户侧储能等各类资源182户,累计结算电量13.4亿度,聚合用户共获得红利270多万元。

从“煤电独大”到“风光无限”,山西仅用了十年时间。2012年,山西火电占比高达91.9%,风光等新能源仅占3.65%;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7568万千瓦,是2012年的近40倍。

今天的山西,每4度电中就有1度是绿色电力。通过“三交一直”特高压骨干网架,山西将绿色电力输送到全国24个省份,外送电量位居全国前列。

放眼未来,山西电网正加速向新型电力系统演进,为全国能源革命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转型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