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知州黄庭坚初上任,路过一处寡妇家,心中一阵悸动。寡妇家中的闺房角落放置了一个陈旧的上了锁的木箱,因钥匙丢失,无人能启。谁知黄庭坚却随手翻出了钥匙,并拿出里面的东西道:我曾是个女儿身。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曾写出“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样文采斐然的诗句。他是诗书传家,书香门第,正儿八经往上数到十世祖,各个都是进士出身。
因此传到黄庭坚这一代,学问鼎盛,也是自然。
黄父给长子改名为大临,出自《山海经》“八恺”之一,和古人同名。
黄大临一岁左右,黄父进士及第,给次子取名庭坚,也是出自“八恺”之一的古人名。希望两个儿子都能有圣贤的智慧和学问。
黄庭坚出生的时候,黄父曾办抓周宴,摆了许多文玩古物,弓矢还有算盘等等小玩意,黄庭坚只抓着一只毛笔不放,于是大家都说老黄家这是又要出一个大才子。
黄父大喜。

你相信吗,有些人也许生来就七十岁。
黄庭坚五岁能读《五经》,七岁便能诵诗。幼年便有所成的神童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能有黄庭坚如此老道沉稳的文风的却并不多。他七岁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如此稳健而又洞明世事的心性,俨然是一个历经人情百态的老者。
所以,关于黄庭坚最为传奇的一则说法是,黄庭坚前生是一个闺中贵女,因为发愿来生要做一名男子,得大智慧,做名人,便日日念诵《法华经》,此女此后便托生为黄庭坚。
后来,黄庭坚曾做知州的时候路过一处小屋,见屋内一寡妇面貌沧桑,却十分亲切,他不由得心生熟悉之感。他贸然走到屋内,发现一间闺房中有个上了锁的木箱子。
老妇人说自己的女儿26岁那年死掉了,这是她生前之物,钥匙已经不见踪影了,谁也不记得她放在哪里了。黄庭坚却仿佛自己家中一般,凭着感觉找到了钥匙,还将箱子打开了。
箱子里面都是女子生前的诗稿,黄庭坚前尘往事扑簌簌的往脑海里钻,竟想起自己从前是女儿身的经历,还说自己死前曾发愿,日后必回来看望母亲。而箱子中的诗稿,正是黄庭坚早年的文字。
当然,这段神乎其神的故事,姑且听之,多半是后人杜撰或以讹传讹。
不过,这也说明了百姓对黄庭坚文学的认可,对他文风老练的称道。
黄庭坚在后世的文字记载中并不多见,只因他一生未曾做过什么大官,倒是有四件为人称道的大事,每一件都令人感慨万千。

第一道——孝道。
很多人都不知道《二十四孝》中的其中一则故事原型便是黄庭坚。黄庭坚曾居五品高官,奉养母亲仍然亲力亲为。
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刷洗溺桶。有人说你都已经是大官了何必干这些事,脏了自己,也有损皇家颜面。不如让下人去做。
黄庭坚则表示,侍奉母亲是为人子的根本,无论我是否当官,我都心甘情愿为了母亲的舒服而去服侍于她。
第二道——香道
世人皆知黄庭坚的诗文一绝,却不知黄庭坚还是我国香道历史上的“香圣”。
他最爱香,且爱香成痴。在朝为官时,很多朋友愿意投其所好,送他一些香炉和香料,他便很是欣喜。他平生喜用海南的沉水香,后来被贬谪后,使用不起高档的香料,便做了一款低档的清净香。
哪怕是人在低处,也不忘焚香清心。
他搜集古方,复原了很多古香,并将其整理为“黄太史四香”。
黄庭坚只靠鼻子闻一闻,就能辨别出哪一个香中缺少了哪几位香料。
黄庭坚对香的研究和推广也深深的影响了日本的香道文化。
在日本流传的《香十德》据说是黄庭坚所作。感格鬼神,清淨身心。
能除污秽,能觉睡眠。
静中成友,尘里偷闲。
多而不厌,寡而为足。
久藏不朽,常用无障。
尘里偷闲四个字便是出自黄庭坚的一首诗词。然而,后来日本人曾在文案中记载《香十道》乃是一休和尚所作。
然而,无论此篇是否出自黄庭坚,我们都不能否认日本的香道文化的确受了黄庭坚的“香诗”影响。

第三道——才道
黄庭坚不仅作诗一绝,其字也是飘动均俊逸。黄庭坚的行楷书《砥柱铭卷》,曾在一场拍卖会上,以4.368亿的高价拍出,至今无人超越。
这还只是十几年前的价格,若是放到现在,只怕更加价格更高。
除此之外,世界上第一块被人类所收藏的化石标本,就是出自黄庭坚之手。
距今4.6亿年的“中华震旦角石”上面还刻着黄庭坚早期的诗句,也正因为有黄庭坚的墨宝,才使得这块化石变得更加珍贵,如今是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第四道——义道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曾拜苏轼为师。起初,他和苏轼并无交集。有一次苏轼无意中看到黄庭坚的诗文,称赞其超凡绝尘,从此黄庭坚的名声才开始在文学圈中广泛流传。
后来,1078年,黄庭坚第一次写了两首古风诗词寄给苏轼,以表达自己对苏东坡的倾慕之意。苏东坡也立刻回了两首和诗。
从此二人开始神交,通信。直到乌台诗案爆发,黄庭坚都没和苏轼见过面。
1079年,苏轼因诗获罪,其中有不少句也有出自和黄庭坚的和诗,因此黄庭坚也被牵连审讯。因二人从未见面,黄庭坚本有机会和苏轼划清界限,但他并没有落井下石。
他说苏轼是最了不起的人,是对朝廷最忠心的人。
黄庭坚因此受罚。
后来,二人终于在京师会面,黄庭坚投苏轼门下。哪怕后来黄庭坚声望渐高,而苏轼屡遭贬谪,他也从来没有骄傲自满,仍然待苏轼以师礼。
黄庭坚和李清照的老公公赵挺之是政敌,1103年赵挺之弹劾黄庭坚,以其幸灾谤国之罪贬到宜州。
他在这里度过了悲苦又窘迫的生命尾声,享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