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小米YU7也要刷纽北成绩?第4款新车海外曝光

最近的纽博格林赛道,又被中国品牌刷屏了。在一众欧洲车队的测试车中,有人拍到一辆带着厚重伪装的神秘SUV,它低趴、宽体、尾

最近的纽博格林赛道,又被中国品牌刷屏了。在一众欧洲车队的测试车中,有人拍到一辆带着厚重伪装的神秘SUV,它低趴、宽体、尾灯一圈发光——一眼看上去,居然和小米YU7极为相似。

没错,网友们几乎同时得出了同一个结论:“这不会是小米的第四款车——YU7 GT 吧?”

🔹从外观到细节:这台车不简单

根据现场拍摄的视频来看,这台车的姿态明显不同于普通家用SUV。它的重心更低、轮距更宽、空气动力学包围更激进。尾部那条熟悉的环形灯带,与SU7、YU7家族如出一辙。

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刹车系统和轮胎规格。刹车卡钳尺寸巨大,明显是为高性能而生。再结合三电机布局、1548马力的总输出,这几乎可以确定:这不是一台概念车,而是一台准量产性能怪兽。

资料显示,小米YU7 GT采用了与SU7 Ultra同源的动力系统:

三电机布局(前一后二),

总功率1548马力,

宁德时代麒麟2.0电池包(93.7kWh),

百公里加速预计可进3秒区间。

这意味着,小米要在SUV市场上,打造出一台“能跑纽北”的巨兽。

🔹小米为什么这么执着“刷圈速”?

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后的第一反应是:“小米这是要干嘛?SUV不应该讲舒适、讲空间、讲家用吗?非得去赛道上拼成绩?”

但回头想一想,这其实是小米最熟悉的打法。

从手机时代起,小米就有“性能执念”:CPU 跑分、影像比拼、快充速度,都是小米品牌成长的标签。进入汽车行业后,他们显然也希望延续这种“性能即品牌”的逻辑。

SU7 Ultra 刷圈速,是立信号。YU7 GT 刷圈速,是立体系。

小米在用一种非常激进的方式告诉世界:中国新势力不仅能造家用电动车,也能造性能机器。

🔹造车逻辑:快节奏、低风险、高曝光

从研发角度看,小米YU7 GT的出现其实并不意外。

它并非全新平台,而是基于SU7 Ultra的动力系统快速延展。这种做法有三大优势:

开发周期短:不必重新设计电机、电控、电池系统。

成本可控:供应链已经稳定,生产线可共用。

市场传播强:共享技术带来的“性能背书”天然吸睛。

这套打法其实特斯拉早就验证过。当年Model S性能版成功后,Model X就直接沿用了动力总成,只是车身变成SUV。现在,小米也在复制这套成功路径。

区别在于——他们还要在纽北赛道刷出成绩。因为对一个年轻车企来说,没有什么比圈速纪录更能制造热度。

🔹YU7 GT:性能之外,还是“爆款密码”?

如果说SU7是小米造车的“第一战”,YU7就是他们的“产品布局战”。一款主打家用,一款主打性能,这种“双线策略”让品牌覆盖更广。

从目前流出的信息看,YU7 GT在外观上延续了小米的家族式语言:

环形尾灯光柱

低趴的掀背线条

宽体包围+隐藏式门把手

可选“极光青”运动涂装

这台车不仅能跑,也能看。而且凭借三电机布局,它可能成为国内性能最强的纯电SUV之一。

预计定价在 50~55万元 区间。这个价格段的消费者既追求性能,也要求空间与实用。如果小米能在悬挂调校、隔音和座舱质感上达到预期,它极有可能吸引一批既热爱驾驶又不想放弃家庭功能的用户。

🔹结语:小米的野心,远不止一圈成绩

有人说,小米YU7 GT去纽北,是为了噱头。但从更深的层面看,这是一种品牌“破圈”的尝试。

当新势力都在谈智能、谈大屏、谈续航,小米偏偏选择了赛道。这不只是为了比速度,而是为了向全球展示一个信号——中国的智能电动车,不只是代步工具,也可以是高性能机械的代表。

或许几年后,当我们再回看这台YU7 GT,会发现它不只是小米的第四款车,更是中国新能源车从家用走向性能,从模仿走向创造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