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老子》第十六章
杨玉鼎(邯郸)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设身不殆。
白话
让心境进入一个极致的虚清空静的状态,并且要保持着,莫让其散乱,这是由静定为途径逆向内求的功夫。守持着深度虚静,排除各种欲念以及从社会生活中学来的各种“理论”、“观念”、“常识”之类执念的沉积,物我两忘,使身心回归到嬰儿般的初始状态,从而感悟万事万物共同的“根”。
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发展变化,永续不断,我仔细地观察它们的生死往复。天地万物,种类纷繁,但有一个共性,即每一个事物都是物质运动的一个过程,有生就有死,有始就有终,每一个事物,从其诞生起便开始走向消亡,走向它们的“根”。在这个问题上,天地万物都是平等的。
事物“生命”结束,便是“复归其根”;完成了“生命”的历程和使命,又回到“静”的起点,便是“复命”。
一个人若明白了“复命”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明白了自己和天地万物相同的来处和归处,他也就明白了应如何待人处世:要有包容天地的博大胸怀。有了包容之心,就能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善待万物,毫无私心,天下为公;对人、对事、对物都公正、公平,处事就周全;待人处事周全就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客观规律就符合“恒道”的精神;遵循“恒道”而行,才能长久,终身没有凶险。不知这个客观规律,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规律而妄为,势必给自己带来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