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mc”设备不满足通过复合物间距的要求时,2014版和2025版中内容变化的探讨

在防爆设备领域,IEC60079-18标准一直是指导"m"型保护设计的重要依据。近日,通过一产品,在进行对比2014版与2025版标准中关于"通过复合物的间距" (7.2.4.2条款)的内容,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这些变化虽细微却意义重大。
对比2014和2025两个版本的内容,两个版本均明确规定:对于保护等级"ma"和"mb",如果间距符合表1中的数值要求,通过复合材料的距离被视为可靠,能防止短路。前提是这些距离在浇封之前已通过机械方式固定或固定。如果间距介于“mc” 防护等级最小距离与 “ma”、“mb” 防护等级可靠距离之间的距离,视为不可靠,需要评定为一个“计数故障”。这些内容两个版本中是相同的。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非金属外壳的注释内容也基本保持一致,即当适当粘合的非金属外壳允许0厚度复合材料时,相关载流部件的分离距离仍被视为短路。
主要变化和改动
2014版中,对于保护等级"ma"和"mb",如果间距小于表1中"mc"保护等级规定的距离,可视为短路;对于"mc"保护等级表1中的数值为结构要求,需在浇封之前通过机械固定达到要求。
2025版中,对于所有保护等级"ma"、"mb"和"mc",如果间距小于表1中"mc"保护等级规定的距离,可视为短路。
实践意义
这些变化虽看似细微,但对防爆设备制造商和设计工程师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提供了"mc"保护等级间距不满足的情况出现时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结语
标准的演变是技术进步的体现。IEC60079-18中关于复合材料距离条款的变化,不仅反映了防爆技术的成熟,也为行业提供了更加明确、统一的指导。对于从业者而言,及时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将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确保在危险环境中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