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岁月的风掠过网络长空,总有一种坚守穿越时光、直抵人心。“英雄旗帜”微信公众号,这面在时代浪潮中高高飘扬的精神旗帜,已然走过十个春秋。
十年,是三千六百多个日夜的笔耕不辍;十年,是从孤勇发声到万众同心的薪火相传;十年,更是用赤诚与深情,为英雄正名、为烈士立传、为精神铸魂的闪光征程。
一、炮火淬炼的初心:以老兵之躯,为英雄筑盾
谁能想到,这面影响无数人的“英雄旗帜”,源自一位老山老兵和他的妻子刻入骨髓的伤痛与执念。胡国桥,这位在老山最前沿阵地坚守77天的一等功臣,曾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上万发炮弹的轰鸣震耳欲聋,八处伤口在雨林中化脓溃烂,指甲抠出嵌入皮肉的弹片时,那种钻心的疼,早已化作他对“英雄”二字最深刻的体悟。
2015年北京市高考作文有一个选题是“我与英雄的一天”,多数考生感到有些茫然,不少学生因为不了解英雄,作文写得比较空洞。学生们对英雄的事迹了解太少了,那时,抹黑英雄的流言蜚语暗流涌动,质疑英雄的声音公然出现在网络上。当烈士的事迹被恶意歪曲、尊严被肆意践踏,胡国桥,这位战场幸存的老兵再也无法沉默。
战场上,勇士们用血肉之躯捍卫国家。和平年代,“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这句沉甸甸的誓言,成了他心中最坚定的信念。2015年9月,胡国桥鼓励妻子刘静注册了“英雄旗帜”微信公众号,并连续发表《用“老山精神”塑血性军魂》《英雄的赞歌应唱得更响亮》《全民都要补好国防教育这一课》等系列文章。
“英雄旗帜”以爱为炬、十年磨剑。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没有专业团队助力,支撑起这面旗帜的,是胡国桥一家“把业余时间全部交给英雄”的坚守。胡国桥统筹把关,妻子刘静、女儿胡凯全力参与,资料整理、文章撰写、校对排版……无数个深夜的灯光下,一家三口放弃休息、加班加点,电脑、照像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购置费用,都从自家工资里默默支出。十年间,他们未曾因艰难而动摇,未曾因繁琐而懈怠,用“零报酬”的付出、“全家人”的坚守,诠释着“初心不改”的重量——这份初心,是对英雄的承诺,更是对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责任。
多少个夜晚,胡国桥和妻子刘静伏案疾书,指尖划过键盘的声响,像是在与牺牲的战友们隔空对话。他们把对战友的思念、对英雄的崇敬、对诋毁的愤慨,都融进字里行间。每一篇文稿,都是一次深情的呐喊;每一个字句,都是一份庄严的承诺。这份从炮火中走来的赤诚,这份源自肺腑的坚守,让“英雄旗帜”从诞生之初,就带着战场的硝烟与英雄的风骨,成为捍卫英雄尊严坚实的一道防线。
二、笔墨传情的十年:让英雄故事,暖透岁月
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却足以沉淀下最厚重的深情。“英雄旗帜”以笔为刃、以情为墨,用683篇原创文稿、超1000篇宣传文章,为我们还原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让那些沉睡在岁月里的故事,重新焕发生机与温度。这里有在阵地即将失守时,毅然喊出“向我开炮!”的“战斗英雄”韦昌进,那声震彻寰宇的呐喊,至今仍在耳畔回响;这里有双目失明却依然率队冲锋、收复高地的“战斗英雄”史光柱,他用生命诠释了“军人的眼睛,装着祖国的山河”;这里有为完成任务,毅然滚向雷区的“战斗英雄”安忠文,用青春与热血书写了军人的忠诚无畏;还有王建川、张大权、李海欣等“十五勇士”、梁岭、花陈兵、马平、韩跃奎、胡亮明、李永犬等诸多烈士,以及那些连名字都未曾被广泛知晓的一个个勇士们,他们的事迹在“英雄旗帜”的笔墨中,被永久铭记。包括对越作战“最后的烈士”董玉香,牺牲时正值青春年华;“最小的烈士”李庆轩,还带着少年的青涩,却已扛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英雄旗帜”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他们的模样,讲述着他们的故事,让后人知道,英雄从未远去,他们只是化作了山河无恙,化作了我们身边的每一缕清风、每一束阳光。
对于参战老兵而言,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梦回战场的重逢——看到战友的名字,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并肩作战的岁月;读到熟悉的场景,眼眶总会不自觉地湿润。对于烈士家属来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次深情的慰藉——原来,亲人的牺牲没有被遗忘,他们的精神依然在激励着无数人。这些文字,是泪滴的凝结,是深情的告白,是跨越时空的思念,让英雄精神在代代相传中永不褪色。
三、跨越山海的守护:让英雄身后,不再孤单
真正的致敬,从来不止于笔墨间的怀念,更在于实打实的温暖与守护。“英雄旗帜”深知,参战老兵们带着战争的创伤,在和平年代默默承受着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压力;烈士家属们带着失去亲人的痛楚,在漫长岁月里一次次舔舐伤口。于是,他将线上的深情书写,化作了线下的温暖行动,用爱与责任,为英雄们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调研撰写《关注中国参战老兵的战争后遗症》,勇敢揭开老兵们不为人知的困境,呼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帮助;发表《请把烈士的名字描得更红》,为烈士陵园的修缮奔走呼号,让烈士的安息之地庄严肃穆,让每一位前来缅怀的人都能感受到敬意。
胡国桥和战友们带着“英雄旗帜”的初心,走进校园、社区、部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战场上的生死与坚守,让英雄精神如种子般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他组织烈士陵园缅怀活动,带着志愿者们登门探望烈士父母,握住老人布满皱纹的手,轻声说一句“我们来看您了”,让老人们感受到久违的温暖与慰藉。从“英雄旗帜”到“英雄您好”团队,从线上的笔墨传情到烈士父母的慰问,这份守护跨越了线上线下,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让英雄们知道,他们的付出有人记得,他们的家人有人照料,他们的身后,从来都不是孤单一人。
四、薪火相传的使命:让英雄旗帜,永远飘扬
十年坚守,硕果累累。“英雄旗帜”团队先后获评“全国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全国百篇网络正能量精品”等,多篇文章被官方主流媒体转载,多个作品阅读量10万+、100万+、1000万+是广大读者发自内心的认可。由相关文章汇编成的《血染的风采》《血染的答卷》两本著作,由原解放军报长征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与贾永、铁源共同创作的《为祖国而战》歌曲,唱出了老兵心声,被广为传唱。
胡国桥受邀参加天安门广场烈士纪念日活动,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中,替牺牲的战友们见证了祖国的强大与繁荣。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十年执着坚守的最好回馈,更是对英雄精神的高度肯定。
如今,国家对英雄烈士的崇尚与宣传力度持续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与修订后的《烈士褒扬条例》更筑牢了制度保障。更让老兵们倍感欣慰的是,2024年中小学历史教材新增了对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等捍卫国家主权的史事,这无疑是历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里程碑。回溯十年前“英雄旗帜”微信公众号刚创建时,相关题材的文章还寥寥无几,今昔对比更显这份铭记的珍贵。
“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领袖的话语在耳畔回响,这是“英雄旗帜”最强大的底气。以“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捍卫英雄 ”为宗旨,在时代洪流中举旗呐喊、砥砺前行,这是战场幸存老兵的自觉担当,是军嫂对军人的理解和深情,是全社会对军烈属的崇高致敬。
十载风华,擎旗铸魂;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英雄旗帜”的十年,是守护英雄的十年,是弘扬正气的十年,更是精神传承的十年。
对于参战老兵、烈士家属而言,这十年的坚守,是刻在血脉里的牵挂与慰藉,这面旗帜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公众号,而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是他们的情感寄托,是他们与英雄、与岁月对话的桥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英雄旗帜”将继续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用更丰富的形式、更深情的笔触,讲述英雄故事、弘扬英雄精神。
致敬每一位作者、读者,致敬坚守初心的守护者,致敬每一位英雄与英雄的家人!愿我们永远记得,那些为国家牺牲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愿每一位参战老兵都能安享晚年,每一个烈士家属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让鲜红的英雄旗帜,在共和国的大地上永远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