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安徽蚌埠万吨级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即将落地

第一动力电池回收消息,近日,安徽省蚌埠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安徽城瑞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

第一动力电池回收消息,近日,安徽省蚌埠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安徽城瑞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标志着该地区在新能源循环经济领域迈出重要一步。该项目坐落于安徽省蚌埠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园内,规划分为三期实施,旨在构建一个集高效、环保于一体的废旧锂电池处理基地。

一期工程聚焦于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设计处理能力高达每年7000吨。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140万辆大关,预计未来几年将迎来大规模的“退役潮”。据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产业研究部预测,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82万吨;而至2028年起,这一数字将跃升至超过400万吨,带动整个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产值突破2800亿元。在此背景下,安徽城瑞能源科技的项目应运而生,恰逢其时。

面对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电池回收蓝海,国家层面已采取行动以规范市场秩序。自2018年至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陆续公布了五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即“白名单”),至今已有156家企业入选,这些企业在资质审核与技术能力上均达到高标准要求。技术创新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众多企业纷纷涌入这一领域寻求突破。

梯级利用作为延长电池生命周期的有效手段,特别受到关注。它将退役的动力锂电池转而应用于储能等领域,如平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目前主要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当电池性能衰减至初始状态的80%以下,不再适合梯级使用时,便进入拆解回收阶段。针对不同类型的电池包结构,如常规标准模组或CTP系统,采取了差异化的处理策略。例如,对于含有较多胶水固定的CTP电池,要么采用低温储存后人工拆解的方式,虽损耗较大但操作可行;要么使用化学药剂软化胶水后再行拆解,力求提高效率并减少损失。

在电芯内部的材料回收方面,正极粉料因其高价值而成为重点关注对象。传统的盐水浸泡放电结合破碎低温烘焙的方法虽然广泛应用,但也面临着产品纯度下降的问题。相比之下,手工分离虽能保持较高的纯度,却因环保考量受限。展望未来,自动化、精细化的机器分离技术将是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整个回收流程涵盖了从预留取电芯机械手到上料、定位、分割膜片、分极片等多个环节,不仅涉及物理机构的回收与分张,还整合了先进的检测系统、控制系统及智能判断系统。首要步骤是对电池进行全面放电处理,随后精细拆解出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组件,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回收。

当前主流的回收技术包括干法(物理分选与高温热解)、湿法(利用酸碱溶液提取金属离子)以及新兴的生物回收技术。我国正加速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战略规划与布局优化,旨在建立一个覆盖全面、运行高效的回收体系,既促进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又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安徽城瑞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此项目正是响应国家战略号召的具体实践,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有望成为行业内的标杆案例,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提供新路径,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