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政策好,村里的干部也好,给我们空巢老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待。”走进文水县南武乡麻家寨村日间照料中心,歌声飘荡,其乐融融,大爷大妈们围桌而坐,正在享用午餐。说起日间照料中心带来的方便,空巢老人麻继波忍不住感慨起来。
近年来,该村通过清化收等工作,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强了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为了解决高龄、孤寡、独居老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村“两委”积极多方筹集资金,将党群服务中心东侧大厅升级改造为高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餐厅,制定健康食谱,每周六、周日为年满75周岁的高龄老人开设免费食堂,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水平。
“以前在家里自己随便做点吃的,孩子们都不在身边。现在好了,到这儿统一时间吃饭,工作人员端饭、跑腿,比儿女也周到。”武雪梅老人说起日间照料中心,赞不绝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日间照料中心要长期运行,资金从哪里来?人手又该如何解决?麻家寨村在探索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们积极争取上级民政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给予保障,同时鼓励社会爱心人士捐赠,多方筹措资金。此外,我们还动员村‘两委’干部、年轻党员、网格员组成志愿服务队,为老人们提供暖心服务,确保好事办好、持久运行。”麻家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麻景文介绍说。
麻家寨村的成功实践,为南武乡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何让全乡的老年人,特别是75周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五保户,都能享受到像麻家寨老人们一样的幸福晚年?今年以来,文水县南武乡党委聚焦老年人“吃得好、身体棒、乐开怀”的核心需求,将“提升日间照料中心综合服务能力”确定为“书记领办项目”,重点推动免费就餐、定期体检、文化娱乐等服务,切实增强老年群体,在家门口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养老服务,连着万家灯火,系着民生福祉。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南武乡党委将“书记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党委统筹、分管协调、包村负责、支部落实”的责任体系。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双组长的养老服务工作专班,每月召开专题调度会,协调解决资金整合、队伍组建、服务落地等关键问题。同时,建立“乡党委—村党支部—党员网格员”三级联动机制,确保服务推进有方向、有抓手。
在硬件改造上,南武乡党委以“安全、便捷、舒适”为目标,全域推进日间照料中心阵地升级。针对老年人行动特点,完成8个照料中心地面防滑处理,在出入口、卫生间等关键区域加装扶手30余处,配备轮椅、助行器等辅助设备11套,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合理规划用餐区、休息区、文娱区、康复区、阅览室五大功能区域,同步配套安装空调10台、热水器8台,持续优化设施环境,让老人们在温馨的环境中享受晚年生活。
围绕老年人“安全用餐、营养均衡”需求,该乡规范推进助餐服务。整合集体经济、上级养老补贴与社会捐赠等资源,实现75岁以上老人每周日就餐全免费;在菜品供给上,根据老年人饮食特点,定制“低盐、低脂、软烂”的每周食谱,满足不同口味需求;严格流程管理,推进厨房标准化改造,全部配备消毒柜、留样柜等设备,建立“食材采购—加工制作—餐具消毒”全流程台账,确保老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针对老年人精神慰藉和社交需求,南武乡推动文化娱乐活动常态化、多样化。每日组织棋牌对弈、广场舞教学、戏曲欣赏等日常活动,定期开展书画交流、手工制作等活动,累计参与300余人次;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举办联欢、包粽、赏月等主题活动,营造敬老、爱老、伴老的浓厚氛围,显著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感和精神归属感。同时,还聚焦老年人健康守护、疾病早防需求,构建“日常监测+定期体检+上门服务”三位一体的医疗看护体系,乡卫生院医生每月至各中心开展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累计为650余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村医每周一次到照料中心坐诊,为老人提供常见病诊疗、用药指导服务,构筑起“老有所医的防护墙”。
“目前,全乡3个村的日间照料中心已常态化运行,每周服务120余人次,其余村将于2年内分批全覆盖。”南武乡党委书记郭毅谋说。
一餐一饭,皆是民生冷暖;一颦一笑,映出银龄幸福。南武乡用真情与实干,在夕阳下描绘出最温暖的底色。正如麻继波老人所说,“党的政策好,干部也好!”这是南武乡养老服务最生动的注脚,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中最动人的音符。记者 刘少伟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