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第28轮激战正酣,争冠与保级形势剑拔弩张。三支争冠队积分胶着,保级区则上演着生死大逃亡。而北京国安的意外崩盘,成了这场大戏中最刺眼的“插曲”。

曾12次主场对阵青岛海牛保持不败的国安,却在主场2比4惨败,亲手送“副班长”脱离降级区。10月26日晚的工体,本应是国安重振旗鼓之地。第85分钟前,国安还2比1领先,可最后十分钟风云突变:87分钟,萨里奇抽射扳平;90分钟,席尔瓦无人盯防轻松破门;加时赛第6分钟,萨里奇再下一城完成帽子戏法。三粒进球如重锤,砸碎了工体八万球迷的期待。这场失利,让国安近六轮输了五场,更将其推入财务危机的深渊。
起初,人们以为这是一场“假球”。但深夜媒体爆出的“母公司欠债36亿、无企业接盘”消息,如惊雷炸响。原来,这场溃败背后,是国安深陷财务绝境的真实写照。36亿债务重压下,球员连基本薪水都拿不到。京媒甚至直言:“做好国安解散的心理准备。”

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安母公司中赫集团负债高达36亿,资金链断裂已成定局。训练基地水电费拖欠、球员大巴被查封、梯队青训停摆……这些曾在广州队身上出现的困境,如今在国安身上一一上演。足协杯决赛或成这支老牌豪门的“绝唱”,有体育大V称:“这可能是国安时代的最后狂欢。”

赛后质疑假球声不断,但北京媒体人披露的内幕更让人心惊:“有关部门无意托管,企业接盘意愿为零。”球员连薪水都没保障,还要求他们在场上拼命,是否过于残酷?前主帅塞蒂恩因帮球员讨薪遭解职,就暴露出俱乐部管理层的矛盾。

国安的困境并非孤例。从天津天海到江苏苏宁,再到广州队,职业化三十年来,已有十余家顶级联赛俱乐部消失。若国安也步其后尘,中超将失去最后一支甲A元年存活至今的球队,这折射出联赛造血功能的严重缺失。
足协“股权多元化”政策或为国安带来转机,但36亿债务和球员欠薪问题远比政策复杂。当球队失去争冠野心,球员眼中没了求胜火焰,改革也难立竿见影。

站在工体看台上,望着空荡的替补席,“永远争第一”的誓言已遥不可及。这支承载三代球迷记忆的球队,正站在命运十字路口。金元泡沫褪去,我们该如何守护这些足球火种?答案,或许决定着中国足球的未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