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小芳在睡梦中感觉到肚子上传来一阵异常的触感,睁开眼的瞬间,她看见一个黑影立在床前,月光透过窗户,照在一张狰狞的恶魔面具上,她想要尖叫,却被一只冰冷的手死死捂住了嘴。这是三十多年前发生在山东某个沿海村镇的真实一幕,当时的村民们不会想到,这个戴着面具的不速之客,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成为整个村镇的噩梦。
小芳是城里来的支教老师,起初,她对这里的一切都很满意——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睛,村民们淳朴的笑容,都让她感到温暖。尽管住宿条件简陋,门栓已经松动,她也没有太过在意。直到那个夜晚。“那是一张恶魔面具,眼睛处是两个黑洞,嘴角咧开,露出獠牙。”小芳回忆起那个夜晚,声音依然微微发颤。
报案后,大队长立即组织了几名青年夜间巡逻,村民们也开始互相提醒,夜里关好门窗。然而,就在大家提高警惕的时候,第二起事件发生了。这次是在女知青的集体宿舍,宿舍里住了六个姑娘,晚上她们都会仔细检查门栓,可作案者用巧妙的手法在玻璃上弄出一个小洞,伸进工具拨开了门栓。“他的动作非常熟练,”一位当年受害的女知青回忆,“从进门到离开,整个过程不超过十分钟。”
接连发生的案件让整个村镇笼罩在恐惧中,妇女们晚上不敢单独出门,家家户户加固了门窗,更让人不安的是,作案者总能在大家放松警惕时再次出现。警方投入了大量警力,日夜巡逻,案件却依然在发生。最让人困惑的是,受害者描述的作案者体型普通,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唯一显著的特征就是那张令人不寒而栗的面具。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一封匿名信打破了僵局。信的作者声称看清了作案者的真面目:眼睛上有颗明显的痣,皮肤白皙,年纪很轻。这个关键线索让调查出现了转机,原来他就是羊角沟镇的戚玉敏。
戚玉敏被带走时,脸上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这个年仅19岁的青年,白白净净,眉清目秀,左眼下方确实有颗痣。当小芳看到他的背影时,突然激动地指认:“就是他!我记得这个背影!”在戚玉敏家中,警方果然搜出了一张恶魔面具。更让人震惊的是,他不仅承认了在当地犯下的8起案件,还交代在外地作案11起,总计19起,而他作案的动机更是令人愕然,据他供述,因为长相清秀,常被人说“不像个男子汉”,他便想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有胆量”。
案件水落石出后,一个更令人痛心的真相浮出水面:那封关键的匿名信,竟然出自戚玉敏的亲姐姐小青之手。原来小青也是受害者之一,那个夜晚,她在惊恐中觉得作案者的背影异常熟悉,第二天,她趁弟弟不在,偷偷进入他的房间,在衣柜最深处找到了那张面具。一边是受害者的公道,一边是亲手弟弟的命运,这个选择对小青来说太过沉重,在戚玉敏被依法惩处后不久,小青因承受不住压力,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起发生在数十年前的案件,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一个青年因为被嘲笑“不够男子汉”,就用极端方式证明自己,这种心理值得警惕。而小青的悲剧则提醒我们,在惩治犯罪的同时,也要关注案件相关人员的心理创伤,大义灭亲需要巨大勇气,而这份勇气背后的痛苦,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面具可以遮挡面容,却遮不住人性的真相,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更要守住良知底线,用正确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毕竟,真正强大的证明,从来不是伤害他人,而是战胜内心的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