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火眼金睛识别真正的“好房子”

政策东风吹到家门口——四中全会之后,房地产会咋变?10月24日闭幕的四中全会,公报中“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像一把“手术

政策东风吹到家门口——四中全会之后,房地产会咋变?

10月24日闭幕的四中全会,公报中“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划向了千家万户的“房账本”。政策落地后,普通家庭最先感受到的变化集中在三方面:

“好房子”有了官方标准

过去开发商口中的“好房子”常沦为营销话术,但未来隔音、采光、无障碍设计等将成为验收的硬性指标。不达标则无法取得预售证,“居住舒适度”首次成为强制要求。

老房子迎来“升级潮”

“城市更新”被提到与新建设同等高度。老破小若地段优越,可通过政府补贴、社会资本参与改造,例如加装电梯、外墙保温等,居民仅需承担约1/3费用,实现居住体验与资产价值双提升。

“公摊刺客”逐步退场

多地试点“套内面积计价”,购房时100平方米的房子可能实际多得8平方米,相当于为家庭节省一笔可观支出。未来试点范围有望扩大,购房时需重点关注合同中的计价方式。

政策正从“高大上”转向“接地气”,将“居住体验”切实纳入监管,为普通家庭争取更多实惠。

别人家的房子——三个“好房子”爆款案例

兰州“四代宅”:露台成销售王牌

中海·金城府通过每户赠送30–50平方米空中露台,精准契合西北居民对户外空间的需求,四次加推均售罄。虽建安成本每平米增加约300元,但溢价达1000元,实现买卖双赢。

芒市“挑高6米”:小城市改善需求爆发

云南芒市某项目以6米挑高客厅、270°观景阳台设计,击中当地人对居住品质的升级需求,40天内去化率高达92%,证明好房子无需区分城市能级。

上海“高福云境”:顶豪的“五恒”标配

总价1.3–1.7亿元的豪宅,凭借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净系统,室内噪音≤30分贝,PM2.5常年个位数,25套房源3分钟售罄,印证产品力才是硬道理。

普通人也能用的“好房子”鉴别指南

以下指标可现场验证——

隔音:伪好房仅提“双层玻璃”,真好房需三玻两腔且隔音≥40分贝。晚间关窗听马路噪音,楼上脚步声清晰可闻则不合格。

采光:伪好房用暖灯营造氛围,真好房窗地比≥1:6,客厅多面采光。阴天自带照度计,室内自然光照度≥300lux为及格。

空气:伪好房仅装新风不提换气次数,真好房需保证新风量≥30m³/h·人,PM2.5过滤≥95%。查阅新风主机铭牌风量,可自行计算人均指标。

无障碍:伪好房用“2厘米门槛”敷衍,真好房要求室内无高差、门宽≥85厘米。建议推婴儿车或轮椅实地测试。

充电桩:伪好房口头承诺“预留管线”,真好房需车位100%预留电表。可实地抽查地下车库电表安装情况。

露台/阳台:伪好房用“赠送面积”吸睛,却无法写入合同,真好房需独立结构且合法标注于竣工图。

隔味:伪好房样板间不设厨房下水,真好房配备S弯管道+防干涸地漏。可通过走访已交付楼栋,检查公共区域异味。

保温:伪好房仅口头宣传,真好房需公示传热系数K值(华北≤1.2,华东≤1.5)。数据可要求出具节能验收报告查阅。

存量房问题自救方案

已购入“非好房子”,可通过以下方式补救——

隔音差:加装静音垫与石膏板吊顶(成本约80元/平方米),或更换三玻两腔窗户(总成本2万元内),降噪效果显著。

外墙渗水:采用红外热成像定位漏点,注浆+外墙防水涂料处理(单价150–200元/延米),80平方米墙面维修费用约1万元。

无电梯:申请“共享电梯”模式,居民按次付费(0.2元/层),政府补贴30–40%,北京、杭州等地已成功推广。

车位紧张:与街道、企业合作改造“边角地”为立体车库,单个车位仅占5平方米,居民通过长期租赁获得使用权。

出手困难:通过增设独立卫浴、品牌空调、高速Wi-Fi提升租赁竞争力,租金提高10–15%后,更易转手给投资客。

房老二始终认为,政策导向与市场趋势只是参考,真正的“好房子”应服务于日常生活。下次看房时,不妨带着这份指南逐条验证——若销售无法满足要求,理应为“伪好房”争取更合理的价格。能畅通推行婴儿车、满足老人无障碍通行、保障周末安静睡眠的,才是值得选择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