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清末咸同时期,直鲁两省间的国家交通干线,看看都经过哪里

咸同时期的直隶、山东两省交通图概览这是一张清代直隶、山东两省的交通地图。根据图中的黄河流向、漕运建闸情况及网站原注释,推

咸同时期的直隶、山东两省交通图概览

这是一张清代直隶、山东两省的交通地图。

根据图中的黄河流向、漕运建闸情况及网站原注释,推测绘制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期间。

整图涵盖区域包括了环渤海的直隶、山东两省及部分相邻的盛京省辽东半岛、山西省东部地区、河南省黄河两岸地区,江苏省苏北地区。

全图采形象画法,详细描述两省的自然地貌,包括河流水系、山脉湖泊、行政区划、水陆道里,长城上的口隘营堡及周边沿海各岛均注记清楚。图中以不同符号、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等级行政区划。

这张图中重点对河流、河运及官道、驿路、道路或间道进行突出强调,分别用不同颜色及画法来区分陆路:按照等级有棕色双线、红色点线或黑色点线等,并且标记出两地之间的道路里程。

上图中我们根据地图原图添加了各州府位置及直鲁两省间的交通干线。

根据图中所示,当时由京城南下,陆路有南下各省的东、西两条官道,水路有京杭大运河,构成了当时的国家南北交通干线路网。

咸同时期的直隶省

咸同时期的直隶省,有十一府六直隶州及口北三厅。

其中,承德府和口北三厅在长城以北。长城以南西起宣化府,经顺天府、遵化直隶州,东到永平府,最南端延伸至大名府。

这一时期的直隶省辖十一府六直隶州三厅:

1、府级行政单位:‌顺天府‌、‌保定府‌(省会)、‌永平府‌、‌河间府‌、‌天津府‌、‌正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宣化府‌、‌承德府‌;

2、直隶州:遵化州、易州、冀州、赵州、深州、定州;

3、直隶厅:张家口厅、独石口厅、多伦诺尔厅。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在当时还是大海中的一座岛屿。

咸同时期的西线国道

上面截图中绘制的北京城南下的水陆交通干线。蓝色为水路、橙色是陆路。

在没有铁路之前,南北交通主要靠水路和陆路。图中最右侧标记为蓝色的为水路,也就是京杭大运河一线。水路由京城经通惠河接通州‌至北运河,向南流经‌张家湾‌、‌河西务‌,至‌天津三岔口‌与南运河交汇。

左侧橙色的为陆路官道,由京城出广安门后,过卢沟桥,走良乡县到达涿州。

自涿州开始,这条官道又分为两条,左边标为黄色的一条通向定兴县方向,去往保定府、正定府、顺德府一线,是南下进入河南省、湖广的官道。右边标为红色的一条通向新城县方向,去往河间府,进入山东省内,再进入江苏省境内。

先看左边的这一条,其大致走向跟京港澳高速京冀段几近一致。

北京-卢沟桥-良乡县-涿州-定兴县-安肃县-直隶省城保定府(清苑县)-翟城-定州-新乐县-正定府-栾城县-柏乡县-顺德府-沙河县-磁州-彰德府-汤阴县-卫辉府-延津县-河南省城开封府(祥符县)。

路线如下:

咸同时期的东线国道和京杭大运河

在这张图中,华北平原上,特别是保定至天津一线,河湖交织,泊淀广布。

前面我们说到,从京城南下最东边一条是水路,也就是京杭大运河。而另一条陆上官道自京城出来到涿州后再分叉,经新城县、雄县,白洋淀地区,经任丘县到达河间府,南下献县、阜城县,取向东南后折向景州,进入山东省的德州。

这一条陆上官道路线,我们以红色线条标注,也是就常说的九道御道。而水路从天津市海河三岔河口开始,沿南运河也一直到达山东省境内的德州。

水路和陆路两条线路,一东一西,到达山东德州后,水路相交。这里的德州也因地理位置优越,被誉为“九达天衢”“神京门户”。

从德州开始,大运河先折向西南方向的山东省临清州,即卫运河段,再由临清州再折向东南方向的东昌府,经寿张县张秋镇到达黄河北岸。陆路则分为东、西两条线。东边一条走平原县、禹城县、齐河县一线,到达黄河北岸。西边一条走恩县、高唐州、茌平县、东阿县一线,到达黄河北岸。

黄河铜瓦厢决口与地理、经济的重构

1855年(咸丰五年),黄河自河南铜瓦厢决口,这时的清廷忙于平定内乱而无暇顾及治理,漫流的黄河形成多股,在今天的阳谷县张秋镇附近截断运河后夺大清河道入海,形成了今天的河道基本格局。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发现,黄河在1855年由铜瓦厢决口之前,是通过从河南省兰仪县(图中左下角)流经山东、江苏入海的,见上图中的浅蓝色废黄河。

铜瓦厢决口之后,黄河转向东北方向平原地区,形成多股,波及直隶省的大名府,山东省的曹州府、兖州府、泰安府、东昌府等地,曹州府的朝城县、观城县、范县、濮州,兖州府的寿张县、阳谷县均被分割成了黄河北岸。

图中的张秋镇,成为黄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京杭大运河受其严重干扰,南北航运随之中断。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当时山东省各府、直隶州及其下辖各县,对同一府或直隶州及下辖县用同一色块进行区分。

这一时期的山东省辖十府三直隶州:

1、府级行政单位:济南府、兖州府、东昌府、泰安府、武定府、登州府、莱州府、青州府、沂州府、曹州府;

2、直隶州:济宁州、临清州、胶州。

黄河的改道,后来一度影响了冀鲁豫两省的省际边界,也影响了山东省内沿黄州府的发展。鲁西传统农耕区曹州府、东昌府等地水患严重,传统农业经济受损,漕运的中断导致黄河以北的临清州、张秋镇等运河城镇衰退。而随着海运的兴起,推动了沿海城市崛起。

上图中,三条交通要道贯通山东南北。

最东侧标为绿色的这条路线,自齐河过黄河后,与山东省城济南府交汇。

然后大致沿着今天104国道一线,到达泰安府。这条繁忙的线路时至今日也是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重要线路,104国道、京台高速、京沪铁路、京沪高铁均从这里经过。

这条陆上官道经泰安府后,并没有与今天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104国道、京台高速等一样继续南下兖州、曲阜方向。在咸同时期,这条线路由泰安府折向东南,再经新泰县、蒙阴县,到达沂州府,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向南再经郯城县进入江苏省境内。

中间标红的一条官道,自鲁西平原由茌平县过黄河后到达黄河南岸的老东阿县城(东阿镇,今属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

地图上看,这条陆路与京杭大运河南段基本平行,自东阿县、东平州、汶上县到达兖州府(滋阳县)。而京杭大运河自张秋镇截断后,其南段经济宁北五湖区域,经济宁州进入南四湖。

这条水路和陆路平行南下,经邹县、滕县、峄县,进入江苏省境内,过邳州,向南至江苏宿迁附近,与沂州府南下的陆路再度汇合,与京杭大运河相交,成为连接东南各省到京城的重要官道。

(本文原创/同名公众号:史说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