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一年两针” 的便捷防护与 “40 美元 / 年” 的亲民价格相遇,全球艾滋病防治战场正迎来一场颠覆性变革。
2025 年 9 月,国际药品采购机制、盖茨基金会与多家药企联合宣布的重磅消息,让 “2027 年低成本 HIV 长效预防药普及” 从愿景变为清晰蓝图 —— 这款被称为 “最接近疫苗” 的来那卡帕韦(Lenacapavir)仿制药,将以数百倍的降价幅度,为千万高风险人群筑起可负担的健康防线。
来那卡帕韦的 “身份转变” 堪称公共卫生领域的里程碑。作为美国吉利德公司研发的长效 HIV 暴露前预防(PrEP)药物,它凭借 “半年一针、防护率超 99%” 的硬核数据,自 2024 年起就被视为医学突破。
但原版药物每年 28000-42250 美元的天价,让全球 90% 以上的高风险人群望而却步,沦为 “富人专属防护品”。
这场从 “天价药” 到 “平价药” 的跨越,源于三重力量的精准联动:
专利让步打破壁垒
吉利德 2024 年主动向 6 家仿制药企业授予免版税许可,覆盖 120 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彻底放开生产限制。
公益资金催化落地
盖茨基金会投入超 8000 万美元 “催化投资”,为印度希特罗等药企提供前期资金与采购量保证,消除生产风险;国际药品采购机制(Unitaid)联合克林顿健康倡议组织,为雷迪博士实验室提供技术与监管支持。
规模化生产压低成本
依托印度药企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领域的成熟产能,仿制药实现规模化生产,最终将年费用锁定在 40 美元(约合 34 欧元),与常用口服 PrEP 药物价格持平。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执行主任温妮・拜安伊玛直言:“40 美元的定价不是简单的降价,而是释放了长效药物的革命性潜力,让科学突破真正服务于最需要的人。”
为什么说它是 “终结疫情的关键武器”?来那卡帕韦仿制药的价值,远不止于价格亲民。其独特的药物特性与防控逻辑,正直击艾滋病传播的核心痛点:
1. 长效便捷性解决 “依从性难题”传统口服 PrEP 药物需每日规律服用,漏服率高达 30% 以上,而来那卡帕韦只需 “首针 + 1 个月后加强针,后续每 6 个月一针”,一年仅需两次注射即可维持稳定防护浓度。这种方式对生活节奏快、记忆偏差或担心隐私暴露的人群尤为友好,从根本上降低了 “人为疏忽导致的防护失效”。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试点中,接受注射的性工作者防护依从性较口服药提升了 76%。
2. 超高防护率切断传播链条临床试验显示,来那卡帕韦对 HIV 的预防有效性高达 96%-100%,能精准抑制病毒衣壳形成,阻止其在体内复制定植。UNAIDS 测算,若向 2000 万高需求人群(含性工作者、注射吸毒者、非洲年轻女性等)普及该药物,全球年新增感染病例可从 2024 年的 130 万降至 37 万以下,直接逼近 2025 年防控目标。
3. 平价属性覆盖 “防控薄弱区”40 美元的年费用,仅为部分国家日均最低收入的 1/3。在 HIV 感染率超 20% 的南非夸祖鲁 - 纳塔尔省,当地卫生官员表示:“此前全省每年的 PrEP 药物预算仅够覆盖 5 万人,如今同样的资金能服务 100 万人。” 这种可及性的提升,将直接填补低收入国家的防控缺口。
尽管 2027 年的普及计划令人振奋,但从承诺到落地仍面临现实挑战:
1. 上市时间的 “时间差” 风险仿制药需在 2027 年前完成 120 个国家的监管审批,而当前全球每年仍有 130 万人新感染 HIV。专家担忧,两年的等待期可能导致数百万高危人群错失最佳防护时机。为此,国际组织正推动 “过渡方案”,计划 2025 年底先在部分国家供应原版药物的特惠版本。
2. 地理覆盖的 “公平性争议”目前 40 美元的低价仅适用于吉利德许可的 120 个国家,中国、巴西、墨西哥等部分中高收入国家被排除在外。国内预测显示,来那卡帕韦进口版年费用可能高达 30 万元,即使纳入医保,患者自付仍需 5-10 万元,与低收入国家形成鲜明对比。活动人士已呼吁吉利德扩大许可范围,实现 “全球同价同权”。
3. 落地执行的 “最后一公里” 难题药物普及需配套的医疗服务支撑:在非洲农村地区,缺乏专业注射人员和冷链运输系统可能导致药物闲置;而社会对 HIV 的污名化,也可能让高风险人群不敢主动寻求注射服务。对此,Unitaid 正联合当地社区开展 “教育 + 培训” 计划,既要教会民众正确认知药物,也要培训基层医护人员掌握注射技术。
从 “药物突破” 到 “疫情终结”:还要走多远?来那卡帕韦仿制药的降价,本质上是 “科学进步 + 公益协作” 对抗疾病的成功实践。它证明,即使是最尖端的医疗技术,也能通过制度设计实现普惠。但要真正终结 HIV 疫情,还需要更系统的努力:
政策层面
需推动更多国家将长效 PrEP 纳入医保和公共卫生项目,消除 “价格之外的准入壁垒”;技术层面
需加速国产仿制药研发,例如中国药企若能在 2028 年后实现量产,有望将国内价格降至 2-5 万元 / 年;认知层面
需破除 “打了针就不用戴套” 的误区 —— 药物仅预防 HIV,无法抵御梅毒、淋病等其他性病,安全套仍需作为 “双重防护” 手段。2027 年的 40 美元长效针剂,不是疫情终结的 “终点线”,而是人类向 HIV 宣战的 “转折点”。当便捷的防护不再被价格困住,当每一个高风险个体都能平等获得保护,“零新增感染” 的终极目标才真正具备了实现的可能。
正如国际药品采购机制艾滋病毒战略负责人卡门・佩雷斯・卡萨斯所言:“这不是‘能否终结艾滋’的问题,而是‘我们何时终结艾滋’的问题。现在,我们离答案更近了一步。”
对没有感染HIV朋友的温馨提示:1、如果发生可能感染HIV高风险行为,请在72小时内采取紧急阻断(PEP)措施,越快越好。
2、发生性行为前检测阴性万不可不做保护措施,可以结合暴露前预防(PrEP)措施来进一步降低感染HIV的风险,预防有效性可以达到99%。
211方案适用男性,不适用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