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欧美卡脖子断适航证?中国飞机早有3张“破局王牌”

你敢信吗?欧美要是真不给中国飞机发适航证,咱们反而能把“卡脖子”变成“超车机”!别以为没有欧美认证,国产大飞机就飞不出去

你敢信吗?欧美要是真不给中国飞机发适航证,咱们反而能把“卡脖子”变成“超车机”!别以为没有欧美认证,国产大飞机就飞不出去,现在的中国航空,早就藏好了应对的“后手”,每一张牌都能打在关键处。

第一张牌:自己定规矩,国际都认账

很多人觉得“适航证=欧美说了算”,但你知道吗?中国民航局已经悄悄建好了一套自己的适航体系,217项核心标准里,58项直接冲到国际领先水平!更牛的是,咱们的RX4E电动飞机拿证后,相关标准还被国际民航组织当成范本推广——以前是咱们跟着别人的规则走,现在咱们定的规则,全球都得参考。

′你可能会问,这套体系真能顶用?举个例子,东南亚有个国家想引进中国飞机,原本还纠结欧美标准,结果一看中国的适航流程比欧美还严,直接拍板:“就按中国的来!”现在这套体系还在补短板,连飞机发动机的耐久性测试标准,都比欧美多了200小时的极端环境验证,安全性直接拉满。

第二张牌:绕开欧美市场,照样卖爆

欧美市场进不去怎么办?中国早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新大陆”。现在借着“一带一路”,咱们已经和29个国家签了适航互认协议——简单说,只要中国认了,这些国家直接放行。

就拿C919来说,订单里东南亚、中东客户占了三成多,越南甚至主动改了自己的法规,就为了能引进C919。咱们还在柬埔寨建了培训基地,接下来要在越南、马来西亚设维修中心,飞机卖到哪,服务就跟到哪。你想想,欧美市场再大,也架不住全球其他地方的需求爆发啊!

第三张牌:技术自己造,不怕被断供

以前有人担心“发动机被卡脖子”,现在长江CJ-1000A发动机已经完成1200小时测试,推力比进口的还强2%;航电系统更厉害,华为鸿蒙一接入,国产化率从10%直接飙到60%。现在国产大飞机上,从机身材料到导航系统,关键部件的自主率越来越高,就算欧美不供货,咱们自己也能造。

而且国内市场本身就是“压舱石”,C919已经在国内飞了不少商业航班,乘客反馈都不错,光国内订单就够生产线忙好几年。等国内运营口碑做起来,再反过来吸引更多国家认可,这步棋早就走好了。

其实说到底,欧美卡适航证,本质是不想看到中国航空崛起。但现在的情况是,咱们要么自己定规矩,要么开拓新市场,要么技术自主,三条路都走通了。你觉得接下来,欧美会不会反过来想跟中国互认适航证?或者你觉得国产飞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再加把劲?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