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来啦,我是瑾辰,谢谢你来看我~~❤️
有人说,于朦胧的悲剧来源于他对人性过度地信任,他在采访中说:“我觉得人和人之间,真诚就够了。”
以前听着这句话,觉得很暖,现在看着就心酸。
对人真诚,并没有错,但是你的真诚必须配得上别人的善良,才不会被人利用。
很多网友给我说过,明明自己待人真诚、做事努力,却总在人际关系里踩坑!
其实不是你不够好,而是没摸清那些藏在人情世故里的“潜规则”。
01.
再亲近的人,第一次冒犯也别忍
在你被某人伤害了之后,TA 有没有对你说,TA不是故意的?
这样的鬼话信都别信。
当一个人选择伤害你的时候,其实TA已经想好了结果,他只是没有想到会被你发现而已。
知乎上有个热搜:为什么越亲近的人反而伤人最深?
高赞回答说:“因为受害者习惯了沉默。”
心理学有个“破窗效应”:第一次别人伤害你的时候,你没反抗,对方会认为这是你默许的。
是你的态度决定了他们的行为。
不要总想着“都是熟人,忍忍就过去了”。
你的忍让不会换来别人的海阔天空,却会换来一次次变本加厉地得寸进尺。
看到一句话说:“忍一时得寸进尺,退一步变本加厉。”
越是亲近的关系,越要守好自己的边界。
不要觉得这样做是伤感情的行为,真正在乎你的人,会尊重你的感受。
守好你的底线,才是对关系最好的保护。

02.
关系再亲近,也别刻意讨好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凯根说:
“讨好型人格的本质是自我PUA。”
当你卑微迎合时,对方会自动调低对你的尊重阈值。
三毛初到西班牙的时候,因遵循父母凡事忍让的教导,从而努力做一个温文尔雅的人。
在宿舍,她总是默默承担起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的工作,对室友们的一些不合理要求,也从不拒绝。
室友随意借用她的物品,甚至弄坏了也不道歉,她衣柜里的漂亮衣服变成宿舍所有女生的公用物品。
即便心中有所不快,她也只是默默忍受,甚至还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她的这些善良和隐忍并没有换来尊重,室友们反而越来越变本加厉,并对她的态度越来越轻视,把她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直到有一次,她实在忍无可忍,和室友们愤怒地进行理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底线。
自此室友开始对她有所忌惮,才学会逐渐尊重她。
讨好从来换不来真心,反而会让你陷入“不平等关系”。
你把姿态放得越低,对方越不会珍惜你。
当你足够优秀时,自然会有人主动靠近你。

03.
帮人前,必须算清两笔账
帮人之前,一定要先算好两笔账:上限和底线。
上限就是,你帮他能得到什么?是内心的满足,还是友情的加深,或是未来的潜在回报?
底线则是,如果他不回报,甚至恩将仇报,你能不能接受?这笔钱没了、这份情断了,会不会影响你的生活?
李嘉诚有个经典原则:帮人上限是锦上添花,底线是不被反噬。
如果朋友找你帮忙,不要一口答应。
先把后果想清楚,因为最后要么吃力不讨好,要么被对方反咬一口。
香港名媛蔡凤娇的悲剧,也可以从上限和底限来剖析一下。
蔡凤娇对前夫一家的帮助,从上限来看,她或许希望通过自己的资助,能让前夫一家改善生活,甚至继续过优渥的生活。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维持曾经婚姻关系衍生出的亲情,这勉强能算得上是一种对过往情分的锦上添花。
但是她没有预估到人性的黑暗和贪婪,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善意会被恶意地利用。
前夫一家不但没有因为她的帮助而感恩图报,反而将她视为长期的提款机。
当房子这一巨大利益面临变动时,前夫一家不惜铤而走险,对蔡凤娇痛下杀手,使蔡凤娇遭受了最恶劣的反噬。
很多时候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并不会换来对方的知恩图报,只会滋养一心想吃我们血肉的白眼狼。
当朋友找我们帮忙时,不能凭一时的义气或感情用事就答应下来,必须像精明的商人一样,先把后果想清楚。
下次想帮人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他能给我带来什么?他能还我什么?最坏的结果我能承受吗?
(内容较长,建议点赞关注,下次继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