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吟啸斋日记》(11):1986年12月25日至12月30日晚记

1986年12月25日人怕吃苦难成才一个人只有经过各种艰难困苦之考验和锻炼,才能磨炼成才。纵观古今,横观中外,大凡有成就

1986年12月25日

人怕吃苦难成才

一个人只有经过各种艰难困苦之考验和锻炼,才能磨炼成才。纵观古今,横观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伟大人物,都有一条共同的道路:不怕吃苦。

困难,对一个有抱负的青年人来说,起着磨炼和激励的作用。不畏艰辛,不怕吃苦,从而使其更加坚强,更有勇气去攀登事业的高峰。

有人认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就,与他为此而吃的苦,是成正比例的,这是有道理的。只有把自己毕生的精力乃至生命,全部都献给事业的人,才可望能有卓著建树,为人民作出巨大贡献。

有志青年要乐于吃苦。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贪图享受,不求上进,蹉跎岁月,偃蹇以终,这是应当引以为戒的。

在向四化进军的今天,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青年,都要以四化为己任,吃苦在前,努力奋斗。只要立足本职,刻苦学习业务和技术,就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和能手,走上光彩夺目的人生之路。

(光泽)

1986年12月25日记

吉光片羽: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六一居士:苏东坡 ;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天为罗帐地为毯,日月星斗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蹬塌元朝半个天。——朱元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吴伯箫

“在上海,坐车没有走路快!”什么叫含蓄?此为一例。仅仅十个字,就道出了沪地之特征:车多。此话出自一位老农之口。

1986年12月30日记

嫂子回娘家,带回来一些柿瓣儿。她拾了一盛馍筐儿,要给公爹送时,小姑子走了进来。她就把馍筐儿递过去,意思是:“你吃吧!”

可小妹子毕竟年少,不谙人情世故,更不知其所以然,就接过了馍筐儿,却愣在了那儿。而嫂子呢,见小姑子没领会她的意思,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对着小姑子笑了笑,就出去了。

坐在一旁的哥哥见小妹还在愣着,就点化她说:“哎呀,你嫂是让你给咱爹送哩,明白了吗?”心有灵犀一点通,小妹这才恍然大悟,起身说道:“咱伯也在那边儿哩!”边说边向外走去。

1986年12月30日晚记

她正坐在教室的前排座位上做作业,高度近视的眼睛向外一侧,只见门口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很像她哥。

“这人咋恁像我哥哩?”她心里嘀咕着,无奈还是看不清。她想用眼镜照一照,可又恐怕这人骂她“漏瓢”。就这样,她看着他哥,他哥看着她,谁都不露声色。

约莫过了一分钟,早已忍不住的她,终于拿起了眼镜……

不错,当她满怀歉意,笑着走到哥哥面前时,他哥一边把10元钱递给她,一遍疼爱的埋怨道:“看你都成啥人了,连你哥都不认得了?”

她颔首微嗔带笑,静静地望着哥哥,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