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湖北交通地图,以武汉为中心,15条国家高速、25条省级高速呈“米字形+环形”放射,总里程突破7400公里,密度居中部第一。从1991年武黄高速率先通车,到2023年“县县通高速”目标提前两年实现,湖北用三十余年完成了从“瓶颈路段”到“超米字型”的跨越。如今,全省高速公路日均车流量达185万辆次,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省内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覆盖的“123交通圈”基本成型。

虽然如此,随着武鄂黄黄同城化加速,光谷科创走廊与鄂州花湖机场空港枢纽之间的高速通道仍显“单薄”。G50沪渝高速鄂州段日均流量已突破6万辆次,节假日峰值接近9万辆次,既有互通间距过大、出入口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武汉都市圈东南象限一体化发展的“瓶颈”。为此,湖北省提出规划建设武阳高速至武鄂高速联络线,即G50沪渝高速公路鄂州洋泽至峒山段。目前,关于该项目的规划建设迎来了重大进展:

继2025年9月29日,沪渝高速公路鄂州洋泽至峒山段(武阳高速至武鄂高速联络线)项目开工活动在鄂州市举行之后;近日,鄂州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在其官网发布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这就是说,沪渝高速公路鄂州洋泽至峒山段(武阳高速至武鄂高速联络线)项目将会在年内实质性开工建设。

根据规划,沪渝高速公路鄂州洋泽至峒山段(武阳高速至武鄂高速联络线)项目主线起于鄂州市泽林镇,顺接G50沪渝高速黄石至鄂州洋泽段,向南经杜山镇,止于长港镇,与已建成的武阳高速凤凰山枢纽对接,全长约11.3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同步建设西山支线2.18公里,双向四车道,时速100公里,在东佛林场与S7武鄂高速相接。全线共设置3处枢纽互通、1处服务区、1处养护工区,估算总投资32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约2.4亿元,创下鄂州交通单体项目投资额新高。

2025年6月,项目以“特许经营权”模式启动投资人招标,湖北交通投资集团牵头的联合体中标,建设期3年,运营期30年。7月10日,省交通运输厅在武汉组织召开初步设计审查会,专家组一致认为设计文件内容全面、深度合规,同意修改完善后开展施工图设计。目前,项目公司已注册成立,正同步推进环评、水保、用地预审等专项报批,计划2025年12月正式开工,2028年底建成通车。

从路网结构看,项目建成后将在鄂州中部形成新的“黄金十字”:东西向串联G50沪渝与G70福银,南北向打通武阳与武鄂,实现国家高速与地方高速的“高接高”无缝转换,缓解现有鄂州、泽林互通交通压力超过30%。从区域经济看,武汉新城—鄂州花湖机场—黄石临空经济区一线被整体纳入“武鄂黄黄国家级综合货运枢纽”,项目正好位于空港联动区核心,可让光谷科创走廊的电子信息等高时效货物15分钟直达机场货站,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从民生出行看,鄂州主城区居民经西山互通上武鄂高速,再转入本联络线,可在20分钟内抵达武汉光谷中心城,较现有路线缩短约15分钟;黄石、大冶方向车辆经武阳高速北上,不再绕行鄂州互通,节假日拥堵时间预计减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