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战再战》,我有点怀疑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跟票房有什么仇恨。因为,这是一部显然不想用讨好观众争取票房的影片。

它有着乍看极其糟糕的第一幕,很精彩的高潮故事,以及更精彩的结局呈现。
客观讲,从开场到第一幕结束,都是比较让人难入戏的情节。
影片开场就是一群充满愤怒和暴力对抗情绪的激进青年们,通过武装冲突解救美墨边境的非法移民与难民,跟美国军政势力对着干的情节。
如果你不关注美国的社会、政治思潮,边境、种族问题,代际冲突等极端思想的对抗碰撞,这部片子的前1个小时内容,简直就像一堆乱糟糟且不停爆发尖叫的乱码信息,让人难以忍受。
我看片时所在的影厅共有7位观众:1位观众在影片放映1小时左右后退场,2位观众在影片放映90分钟左右后退场。
除了让人坐立难安的第一幕,影片引起两极分化评价的点还在于,这是一部乍一看影像基调、情绪非常割裂的电影。影片前一个小时的情节是掺杂了黄暴血腥的惊悚犯罪氛围,后面的故事则是强烈的黑色幽默。
但,如果你能耐心看完整部影片,将会获得极其精彩的观影回馈。
最直接的回馈在于,能看到丰满精彩的主要角色塑造。因为他们的人物华彩是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完形的。
影片第一幕让男主角鲍勃·弗格森(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小李子 饰)和史蒂文·洛克杰上校(西恩·潘 饰)的宿敌关系得以确立。但两人在第一幕中对各自角色的塑造都是未完成状态,看不出他们全部的角色特征。但第二幕之后,两个角色集体走向逗比喜剧人风格。只不过,各有各的荒诞。


就在前面那两位观众退场后,影片进入了越来越精彩的叙事呈现,一场大规模的白人至上军政势力的秋后算账行动,意欲粉碎男主与女儿薇拉·弗格森(蔡斯·英菲尼迪 饰)劫后余生的平静生活。
在第二幕平静又紧绷的情节推动下,影片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爆点、燃点、笑点密集的第三幕。
第三幕几次强调薇拉与母亲佩尔菲迪亚·贝弗利山(缇雅娜·泰勒 饰)相似性的情节,与第一幕遥相呼应。两者以共振的方式巧妙完成了母女两人的角色塑造。

第一幕中,缇雅娜·泰勒饰演的母亲是超级疯狂、激进、反叛的,除了自由和掌控欲,她鄙视一切束缚,包括爱人、妻子、母亲的角色束缚。她更愿意用自己掌控的暴力摧毁一切障碍。这样的母亲很有魅力但不讨喜,而影片中最开始出现的16岁女儿是一个阳光、开朗、充满生命朝气的美好女孩,像温室中的玫瑰,没有受到任何摧残与打磨。而这样的女儿很可能正是母亲的曾经。

影片的高潮段落和结局设定堪称神来之笔。所有的戏剧冲突、所有角色的人性底色、所有情绪的平衡协调都在高潮段落得到了彻底的释放与呈现。
一方面,结局部分对上校命运的安排,让影片此前呈现的所有叛逆暴力都变得有意义,甚至神圣起来。因为,影片通过上校的结局狠狠揭示了压迫力量的系统性的强大残酷与卑劣狠毒。哪怕是他们的鹰犬爪牙,在用不着的时候,也会被焚尸灭迹。
另一方面,影片中几次出现的《阿尔及尔之战》画面,薇拉的路径选择,都高调呈现了那些为自由、公正而战之人命运循环的悲剧感。更值得玩味的是,看完整部影片,才发现第一幕的呈现又是非常必要的。它让影片通过结构形成了一种难以挣脱的命运循环。结局中,薇拉此后的人生路径会不会跟第一幕中母亲的命运路径完全一致,是影片留给观众发挥的一个命题。
整体而言,《一战再战》是近几年好莱坞难得一见的好电影,影片的品质、主题探讨以及小李子、西恩·潘、缇雅娜·泰勒等人的演技表现都是水准之上的,但是鉴于让人坐立不安的第一幕,它也是很难赢得大量观众好感的影片。换言之,如果导演特别有艺术追求的话,就得承受观众不买单的风险。
媒体报道显示,影片出品方华纳兄弟在影片制作与营销方面投入了近2亿美元的成本,业内人士推测,影片要实现盈利需要获得至少3.3亿美元票房收入,目前来看,并不乐观。截至2025年10月25日,《一战再战》全球总票房刚超过1.7亿美元,无论在北美,还是在国内,影片都没有引发票房热度。
评论列表